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
共 715 条词语 ,只显示前10页 ,当前第 2 页
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有及时雨、春意盎然、纷纷扬扬、明前、春暖花开、鸟语花香、姹紫嫣红、万紫千红、踏青、立春、地沟、霜降、白露、雨前、春分、天女散花、夏至、惊蛰、三伏天、神清气爽、立夏、谷雨、三伏、水害、冰清玉洁、陶俑、立冬、凉飕飕、凉意、雾里看花、春饼、秋分、正当时、芒种、鹅毛大雪、寒露、莺歌燕舞、秋老虎、大寒、风雪交加、大暑、小满、白板、喜雨、小暑、中伏、农谚、熊罴、底墒、柳笛、下市、二十四节气、处暑、雪暴、抗涝、打春、初伏、脚腕、软水、末伏等,以下是这些词语的解释。
-
①.指庄稼正需要雨水时下的雨。②.比喻适时的帮助。 [查看详情]
-
意:意味;盎然:洋溢,深厚。春天的意味正浓。 [查看详情]
-
雪、花等多而杂乱地在空中飘舞;形容消息、流言广为传布 <一时间纷纷扬扬,妇儒皆知> [查看详情]
-
绿茶的一种。用清明节前采摘的细嫩芽尖制成,故名。 [查看详情]
-
原义是说春景美丽,现在常用来比喻有利于工作或学习的大好形势。 [查看详情]
-
鸟儿叫,花儿飘香,形容春天的令人陶醉的景致。也说“花香鸟语” [查看详情]
-
形容花的品种繁多,五颜六色,景色艳美。 [查看详情]
-
各种颜色的花朵竞相开放,五彩缤纷。比喻各行各业兴旺发达。 [查看详情]
-
清明前后到野外去观赏春景。 [查看详情]
-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2月3、4或5日。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 [查看详情]
-
①.地下排水沟。②.地下的水沟。 [查看详情]
-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10月23日或24日。这时中国黄河流域一般出现初霜,大部分地区多忙于播种三麦等作物。 [查看详情]
-
节气名,每年九月上旬交节。 [查看详情]
-
绿茶名,用谷雨之前采的细嫩芽尖制成。 [查看详情]
-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3月20或21日。这一天,南北半球昼夜都一样长。 [查看详情]
-
佛经中故事。谓以天女散花测试菩萨和声闻弟子的道行。后常用以形容大雪纷飞的景象:鹅毛大雪像天女散花般飘下来。 [查看详情]
-
①.对北半球的居民来说,指太阳到达夏至点的时刻;对南半球的居民来说,指太阳到达冬至点的时刻。②.二十四节气之一,在6月21或22日,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长,夜间最短。 [查看详情]
-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3月5、6或7日。 [查看详情]
-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 [查看详情]
-
①.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②.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 [查看详情]
-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5月5日、6日或7日。 [查看详情]
-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四月19、20或21日。 [查看详情]
-
①.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十天;然后是中伏,十天或二十天;再后是末伏,十天。②.专指末伏。 [查看详情]
-
水之祸害;水灾。 [查看详情]
-
像冰一样清明,玉一样纯洁。比喻人品高尚、纯洁,做事光明磊落。 [查看详情]
-
古代陪葬用的陶制偶人。 [查看详情]
-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11月7日或8日。中国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 [查看详情]
-
形容风很凉。 [查看详情]
-
凉感。 [查看详情]
-
旧指人老了眼睛昏花,现在多比喻对事情看得不清楚。 [查看详情]
-
一种薄饼,立春日应节的食品。 [查看详情]
-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9月22、23或24日。这一天南北半球昼夜一样长。 [查看详情]
-
正是时候,符合时令。 [查看详情]
-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6月5、6或7日。 [查看详情]
-
像鹅毛一样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查看详情]
-
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10月8日或9日。 [查看详情]
-
黄莺歌唱,燕子飞舞,形容春光明媚喜人或比喻大好形势。 [查看详情]
-
在中国,指立秋以后仍然十分炎热的天气。 [查看详情]
-
①.特别寒冷。②.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之一。 [查看详情]
-
暴风大雪一齐袭来。形容天气十分恶劣。 [查看详情]
-
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7月23日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这时候最热。 [查看详情]
-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5月20,21或22日。 [查看详情]
-
①.亦作“白版”。②.不施油漆的木板。③.指不施油漆的木门。④.自汉以来,授官皆有印章。授官只用板书而无诏敕印章,称“白板”。即无诰命之官。⑤.麻将牌中不刻字样或花纹的牌。 [查看详情]
-
庄稼非常需要雨水时下的雨。 [查看详情]
-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7月6、7或8日。 [查看详情]
-
①.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是三伏的第二伏,一般为10天,有的年份为20天。②.通常也指从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 [查看详情]
-
即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 [查看详情]
-
①.熊和罴。皆为猛兽。因以喻勇士或雄师劲旅。②.指生男之兆。语本《诗·小雅·斯干》:“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③.指帝王得贤辅。典出《史记·齐太公世家》:“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彲,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载与俱归,立为师。”西伯,指周文王。④.比喻贪残的人。 [查看详情]
-
种庄稼以前土壤中已有的湿度(蓄足底墒) [查看详情]
-
用嫩柳条外皮制成的哨子。因能吹出乐音如笛,故称。 [查看详情]
-
①.旧指打短工者接受雇用。②.指商品不时鲜,已过产销旺季。 [查看详情]
-
中国古代根据气候对一年进行的节令划分。即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查看详情]
-
我国二十四节气中居于立秋之后、白露之前的一个节气名,在8月22、23或24日。 [查看详情]
-
①.降雪的风暴。②.强风挟带大量雪片飞扬于空中,使能见度一般小于1公里的现象。 [查看详情]
-
水涝时,采取措施避免农作物受害。 [查看详情]
-
“立春”的俗称。 [查看详情]
-
①.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三伏中头伏的第一天。②.通常也指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至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也叫“头伏” [查看详情]
-
脚与胫接连处,即腿肚下面的部分。 [查看详情]
-
没有或只有少量镁盐或钙盐的水。 [查看详情]
-
①.夏天最热的时期是三伏,即初伏、中伏和末伏,各占十天(中伏有时为二十天)。中伏之后十天是末伏。②.上述末伏所占十天中的第一天也叫末伏,即立秋后第一个庚日。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