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zhì hòu bá qián 怎么读
注音: ㄓˋ ㄏㄡˋ ㄅㄚˊ ㄑㄧㄢˊ
繁体: 疐後跋前
感情 贬义成语
近义词: 跋前疐后
疐:同“踬”,颠踬;跋:踏,踩。比喻进退两难。 复制
出处:梁启超《中国国债史》:“两造交哄,势极汹汹,我政府疐后跋前,莫知所适。”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进退维谷。
①. 阻擋,限止。《説文•叀部》:“疐,礙不行也。”《廣韻•至韻》:“疐,頓也。”
②. 牽絆;顛仆。也作“躓”。《爾雅•釋言》:“疐,仆也。”又“疐,跲也。”
①. 用同“蒂”。瓜果的蒂部。引申為去掉瓜果的蒂。《爾雅•釋木》:“棗李曰疐之。” 《集韻•霽韻》:“疐,去本也。”
②. 通“嚏”。打噴嚏。《睡虎地秦墓竹簡•封診式•厲》:“鼻腔壞,刺其鼻不疐。”。《説文•口部》:“嚔,悟解气也。”《玉篇•口部》:“嚔,噴鼻也。”
①. 君主;帝王。 如: 商之先后(先王)。
②. 帝王的正妻。 如: 皇后。太后。
③. 诸候。《書•舜典》:“肆覲東后。”
④. 指空间在背面,反面的,与“前”相对。 如: 后窗户。后面。后学。后缀。后进。
⑤. 时间较晚,与“先”相对。 如: 日后。后福。后期。
⑥. 指次序,与“前”相对。 如: 后排。后十名。
⑦. 子孙。 如: 后辈。后嗣。后裔。后昆。无后(没有子孙)。
⑧. 姓。
①. 翻山越岭。 如: 跋涉。
②. 踩,践踏。 如: 跋前踬后(喻进退两难)。
③. 文章或书籍正文后面的短文,说明写作经过、资料来源等与成书有关的情况。 如: 跋文。跋语。序跋。
①. 指空间,人面所向的一面;房屋等正门所向的一面;家具等靠外的一面,与“后”相对。 如: 前面。前边。前方。面前。前进。前程。
②. 指时间,过去的,往日的,与“后”相对。 如: 以前。前人。前此。前科。前嫌。前言。前车之鉴。
③. 顺序在先的。 如: 前五名。
④. 向前行进。 如: 勇往直前。
疐后跋前,汉语成语,读音是(zhì hòu bá qián 朗读)。ABCD式组合,联合式结构,疐后跋前意思是:比喻进退两难。出自梁启超《中国国债史》。一般作谓语、定语,指进退维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