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ìruò

大智若愚

拼音 dà zhì ruò yú 怎么读

注音 ㄉㄚˋ ㄓˋ ㄖㄨㄛˋ ㄩˊ

感情 褒义成语

近义词 大巧若拙   大勇若怯   外愚内智   深藏不露   深藏若虚   虚怀若谷   不露锋芒   深藏若谷

反义词 锋芒毕露   露才扬己   不可一世   愚不可及

大智若愚的意思

折叠展开

很有智慧的人表面上好像很愚蠢。比喻有智慧的人极有涵养,不露锋芒。

出处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大智若愚”。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指有智能的人不露锋芒。

例子执雌守黑,不敢自遂,大智若愚,于是乎在。(章炳麟《箴新党论》)

辨形”,不能写作“”。

歇后语 1. 扳猪吃老虎 —— 大智若愚
2. 扮猪吃老虎 —— 大智若愚

谜语 装蠢 (谜底:大智若愚)

大智若愚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指具有极高智慧的人,往往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愚笨。语本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巧若拙”、“大勇若怯

【典源】

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据《苏轼文集・卷四七・启》引)

伏惟致政观文少师。全德难名,巨材不器。事业三朝之望,文章百世之师。功存社稷,而人不知。躬履艰难,而节乃见。纵使耄期笃老,犹当就见质疑。而乃力辞于未及之年,退托以不能而止。[1],大智如愚。至贵无轩冕而荣,至仁不导引而寿。

注解

[1]大勇若怯:指十分勇敢的人,往往表面看起来似乎怯懦。见“大勇若怯”。

【典故】

“大智若愚”原作“大智如愚”,见于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欧阳少师,指的是欧阳修,因为他当时任官太子少师,也就是太子的老师,所以苏轼才称他作欧阳少师。欧阳修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不但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也是著名的史学家。苏轼亦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但实为欧阳修的后辈,甫入京时,因受到欧阳修的大力提携,所以对他一直非常的钦服。〈贺欧阳少师致仕启〉为欧阳修辞官获准后,苏轼写给他的信,文中用“大勇若怯,大智如愚”称颂他的勇气与智慧。早在《老子》中就有“大巧若拙”这句话,意思是:真正灵巧的人,往往外表看起来似乎笨拙。苏轼的这两句话明显脱胎于此,意指真正有勇气的人,反而不会去彰显他的勇敢;真正有智慧的人,反而不会去卖弄他的聪明。后来“大智若愚”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被用来表示具有极高智慧的人,往往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愚笨。出现“大智若愚”的书证如明・李贽《焚书・卷三・杂述・李中谿先生告文》:“盖众川合流,务欲以成其大;土石并砌,务欲以实其坚。是故大智若愚焉耳。公之向道,其笃也如此。”

【书证】

  • 01.元・陈高〈如愚斋记〉:“《老子》有言『大智若愚』,若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我夫子以为不可及。若二子之所谓愚,其果愚也哉?”
  • 02.元・赵孟𫖯《松雪斋文集・卷一○・章佩丞黑黑封赠三伐制》:“朕闻明莫明于审势,爱莫爱于保民。……大智若愚,沉几先物。”
  • 03.明・殷奎〈木斋说〉:“吾闻大智若愚,大辩若讷,讥悟聪察,厥内四逸。”
  • 04.明・李贽《焚书・卷三・杂述・李中谿先生告文》:“盖众川合流,务欲以成其大;土石并砌,务欲以实其坚。是故大智若愚焉耳。公之向道,其笃也如此。”
  • 05.清・高宗〈有所思〉诗:“我思虞廷,应无面从人,重华何事谆谆?大智若愚,大诈若忠,动云孤立,宁无暗同?”
  • 06.清・薛福成《庸庵笔记・卷二・史料・骆文忠公遗爱》:“或谓骆公生平,不以经济自命,其接人神气浑穆,人视之,固粥粥无能,而所至功成,所居民爱,在楚在蜀,自有诸贤拥护而效其长,岂其大智若愚耶?”

【用法】

语义表示具有极高智慧的人,往往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愚笨。

类别用在“深藏不露”的表述上。

例句

这位长者的为人处世,令人有一种大智若愚的感觉。

大智若愚,可以避灾免祸;锋芒毕露,往往遭嫉受害。

老李是一个大智若愚、深藏不露的人,我们应该多向他请教。

小慧看起来呆呆的,读起书来却过目不忘,难怪老师说她大智若愚

我看老王是大智若愚,不相关的事,他都糊里糊涂,属他份内的事,却一清二楚。

妈妈说爸爸是大智若愚,因为他只听得见愿意听的话,其他的话,都装作听不见。

表面上看起来他好像不太灵光,没想到这一连串的问题都是靠他来解决,真是大智若愚啊!

【辨识】

同义“大智若愚”及“大巧若拙”都有深藏不露的意思。

异义“大智若愚”侧重于形容聪明有才华的人;“大巧若拙”侧重于形容怀有精湛技艺的人。

例句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例句
小慧看起来呆呆的,读起书来却过目不忘,难怪老师说她大智若愚
小张看似笨手笨脚,打起球来却矫健灵敏,技艺超群,交手过的人无不说他大巧若拙

【成语故事】

欧阳修(1007~1072年),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欧阳修幼年丧父,由寡母亲自课读。家贫,但读书刻苦,23岁即中进士,30岁已以文章名闻天下。早年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新政”被两次贬到地方上做官,47岁方奉诏回京,官至宰相。神宗时,王安石任宰相,推行变法,欧阳修与其政见不和,辞官还乡。

苏轼在《贺欧阳修致仕启》中,给欧阳修写信说:皇帝隆重的恩宠,士林众人的赞叹,都不能掩盖你高洁的情操风范。人人都为一己私利谋划时,你却把君臣的恩德放在前面;把为妻子儿女的谋划放在了后面。山林隐士还尚且有暮年志气,何况你是朝中旧臣?如今你却在壮年时辞官,这是为什么?

你的政绩文采很好,你的德行完美无缺,却难以获得名誉,你有巨大的才华,因不受重视而难以施展。你的事业达到了三朝的顶峰,你的文章可以作为百世的典范。你功在江山社稷,人们却看不到。

你在壮年时辞官,谦虚地说自己没有能力。你大勇若怯,是真正的勇敢。你大智如愚,才智出众,表面看好像很愚笨。你不炫耀自己,你品格高贵,却没有权势爵位的荣耀,你十分仁慈,却不老朽。盛夏将尽,你过得好么?我希望您能保重自己。

【成语寓意】

日常生活中,有大智慧、大聪明之人,都胸怀坦荡,胸襟豁达,明白大道理,对于身边琐事一目了然,当然用不着处处用心。而那些只有一点小聪明的人却正好相反。他们喜欢察言观色,见缝插针,无孔不入。这种人要是谈大道理,便气势汹汹、咄咄逼人;谈具体事儿,便婆婆妈妈、絮絮叨叨、没完没了。他们长于钩心斗角,鸡蛋里可以挑出骨头,没事儿也可找出是非来。所以,外表普通,内涵丰富,这才是真正的智者。

大智若愚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A wise man looks stupid.
  2. 大知 (たいち)は愚 (ぐ)の如 (ごと)し
  3. Acqua cheta rovina i ponti.
  4. Aqua profunda est quieta.

大智若愚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dà,dài,tài), 大部,共3画

㈠ 大 [ dà ]

①.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 如: 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②. 指大小的对比。 如: 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③.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 如: 大局。大众。

④.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 如: 不大高兴。

⑤. 年长,排行第一。 如: 老大。

⑥. 敬辞。 如: 大作。大名。大手笔。

⑦. 时间更远。 如: 大前年。

⑧. 〔~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⑨.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 如: 大概。大凡。

㈡ 大 [ dài ]

①. 〔~夫〕医生(“夫”读轻声)。

②. 〔~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

㈢ 大 [ tài ]

①. 古通“太”。

②. 古通“泰”。

读音(zhì), 日部,共12画

①. 聪明,见识。 如: 智力。智慧。智商。智育。智能。智谋。才智。机智。理智。明智(①考虑问题周到、严密;②有远见)。足智多谋。利令智昏。

读音(ruò,rě), 艸部,共8画

㈠ 若 [ ruò ]

①. 如果,假如。 如: 若果。倘若。假若。天若有情天亦老。

②. 如,像。 如: 年相若。安之若素。旁若无人。置若罔闻。门庭若市。

③. 你,汝。 如: 若辈。“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④. 约计。 如: 若干(gān )。若许。

⑤. 此,如此。 如: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⑥. 顺从。 如: “曾孙是若。”

⑦. 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 如: “望洋向若而叹。”

⑧. 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⑨. 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 如: “沐兰泽,含若芳”。若英(“杜若”的花)。

⑩. 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 如: “若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⑪.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 如: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㈡ 若 [ rě ]

①. 〔般若〕见“般3”。

读音(yú), 心部,共13画

①. 傻,笨。 如: 愚人。愚笨。愚蠢。愚鲁。愚氓(愚蠢的人)。愚昧(缺乏知识,文化落后)。愚顽。愚妄。愚不可及。大智若愚(有大智慧的人,不卖弄聪明,表面上好像很愚笨,亦作“大智如愚”)。

②. 欺骗,耍。 如: 愚弄人。为人所愚。

③. 谦辞,用于自称。 如: 愚兄。愚见。

大智若愚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