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ㄋㄧˋ

卷二辵部共9画
说文解字

卷二

辵部

9画

U+9006

宜戟切

逆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二下反切宜戟切頁碼52頁,第42

逆迎也。从辵屰聲。關東曰逆,關西曰迎。

附注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甲骨文)象(倒)人自外入,而辵以迎之,或省彳,或省止。」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四反切言碧反頁碼153頁,第5行,第2

逆迎也。從辵屰聲。關東曰逆,關西曰迎。

鍇注臣鍇曰:「《春秋左傳》:『莒慶來逆叔姬。』」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二下反切宜戟切古音第五部頁碼283頁,第7許惟賢126頁,第17

逆迎也。

段注逆迎雙聲。二字通用。如《禹貢》逆河,今文《尙書》作迎河是也。今人假以爲順屰之屰。逆行而屰廢矣。

从辵。屰聲。

段注宜戟切。古音在五部。

關東曰逆。關西曰迎。

段注《方言》。逢逆迎也。自關而西或曰迎。或曰逢。自關而東曰逆。

白话解释

逆,相向迎接。字形采用“辵”作边旁,“屰”作声旁。同一动作,在关东叫“逆”,在关西叫“迎”。

字形解说

甲骨文從辵(或從止、或從彳)、屰聲;金文從辵(或從彳)、屰聲;戰國文字、篆文、隸書、楷書從辵、屰聲。字從「辵」、「彳」、「止」為義符,表示與行動有關;從「屰」為聲符,有兼義功能,依《說文》,「屰」字本義為「不順也」,此義與「逆」之「不順、抗拒」等義相近,故有兼義功能。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逆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01頁,第7字
2陳昌治本第150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126頁
4說文校箋第71頁,第10字
5說文考正第66頁,第3字
6說文今釋第226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401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994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344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41頁,第11字
11標注說文第71頁,第8字
12說文注箋第542頁,第3字
13說文詁林第2475頁【補遺】第16353頁
14通訓定聲第1864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52頁【崇文】第605頁
16說文句讀第203頁
17章授筆記第81頁,第5字
18古字詁林第二冊,第353頁,第2字
19古字釋要第185頁,第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