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yóu ㄧㄡˊ

卷七㫃部共12画
说文解字

卷七

㫃部

12画

U+6E38

以周切

𨒰𨓎

游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七上反切以周切頁碼220頁,第8

游旌旗之流也。从㫃汓聲。

𨒰

異體𨓎

𨒰古文游。

附注商承祚《殷虛文字》:「从子執旗,全為象形。从水者,後來所加,于是變象形為形聲矣。」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三反切延秋反頁碼561頁,第4行,第1

𨒰旌旗斿也。從㫃汓聲。汓,古文泅。

鍇注臣鍇曰:「旌旗邊所綴也。《爾雅》曰:『練斿九。』《春秋公羊》曰:『若贅斿。』又敖斿也。」

反切………頁碼561頁,第5行,第1

古文。

鍇注臣鍇曰:「,古文子字,葢從古文汓省,此正敖游字。」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七上反切以周切古音第三部頁碼1242頁,第4許惟賢545頁,第8

𨒰旌旗之流也。

段注流宋刊本皆同。《集韵》、《類篇》乃作旒。俗字耳。旗之游如水之流。故得偁流也。大常十有二游。旂九游。旟七游。旗六游。旐四游。《周禮》。王建大常。十有二游。上公建旂。九游。侯伯七游。子男五游。孤卿建旜。大夫士建物。其游各視其命之數。《禮緯》含文嘉云:天子之旗九仞十二旒曳地。諸侯七仞九旒齊軫。卿大夫五仞七旒齊較。士三仞五旒齊首。皆不言其命數。未可信。旗之正幅爲縿。游則屬焉。節服氏。六人維王之大常。注。王旌十二旒。㒳㒳以縷綴連。旁三人持之。然則旗之制。游屬於㒳旁。十二游者,一旁六游。九游,則㒳旁一四一五。巳下可知也。曳地,齊軫皆謂游。其正幅之長。《爾雅》曰:旐長㝷。餘未聞。游亦曰旓。楊雄賦有此字。《大人賦》作髾游。《周禮》省作斿。引伸爲凡垂流之偁。如《弁師》說冕弁之斿是。又引伸爲出游,嬉游。俗作遊。

从㫃。汓聲。

段注以周切。三部。此字省作斿。俗作旒。《集韵》云:斿亦作㫍。按此說必有據。上文㫍篆與此同義。而居非其次。當移此下。正之曰:游或作㫍。

𨒰,古文游。

段注从辵者,流行之義也。从㜽者,汓省聲也。俗作遊者,合二篆爲一字。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冕游今當作瑬。因旗之飄蕩乃假為遨。

旌旗飄荡也,引申為敖游。冕游=瑬。

冕游當作瑬。因旗之飄蕩乃引申作敖游字。

白话解释

游,旌旗末端的旖旎流苏。字形采用“”作边旁,采用“汓”作声旁。,是古文写法的“游”。

字形解说

甲文作斿,像子執旗之形,乃為游之初文。金文作、戰國文字作及篆文之字形皆係從水、斿聲,惟金文所從旗幟之略有形變。從水,表示像水一般流動;斿聲,表示音讀,也表示旗幟下緣的垂飾的意思,是斿的後起字。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金文作、戰國文字作者,乃斿之形變,《說文》古文作,則係斿之訛變。隸變作,楷定作游。

游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33頁,第5字
2陳昌治本第558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428頁
4說文校箋第280頁,第5字
5說文考正第268頁,第10字
6說文今釋第966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1660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3559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1426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171頁,第10字
11標注說文第276頁,第9字
12說文注箋第2245頁,第3字
13說文詁林第6918頁【補遺】第17031頁
14通訓定聲第1027頁,第3字
15通訓定聲第1028頁,第2字
16說文義證第585頁【崇文】第2337頁
17說文句讀第894頁
18章授筆記第287頁,第4字
19古字詁林第六冊,第465頁,第4字
20古字釋要第665頁,第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