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ㄏㄜˊ

卷十一水部共8画
说文解字

卷十一

水部

8画

U+6CB3

乎哥切

河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乎哥切頁碼359頁,第3

河水。出敦煌塞外昆侖山,發原注海。从水可聲。

附注王筠繫傳校錄:「大徐『敦』訛『焞』。」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一反切閑俄反頁碼872頁,第1行,第1

河水出敦煌塞外昆侖山,發源注海。從水可聲。

鍇注臣鍇按:《山海經》:「海内昆侖墟,在海内西北,方八百里,高萬仞;去嵩高五萬里。河水岀東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道積石山。故《尚書》云「導河積石」。前代學者引《史記》云:「自張騫窮河原,惡覩所謂昆侖,以爲記者之妄。」臣鍇以爲《禹貢》記禹所施功,故指言自積石河爲四瀆之長,所以限隔夷夏,其勢慓悍,察其發原逺大委輸,多所灌注,其含靈畜怪,莫斯爲大,未必始于積石。今中國之山川,靈異固多矣。而裔夷之外風氣不均,其物異形,昆侖之奇詭又奚足致驚。《爾雅》,周公仲尼之徒所記,而云河出昆侖。張騫雖博見,足歷窮荒,然麤略涉之。河在地中潛行,又何可見?昆侖亦神靈之宅、帝之下都,亦非造次可親搉而論之。其出昆侖詳矣。

鍇注今按:河出昆侖東流,潛行地下至規期山北,流分爲兩原,一出蔥嶺,一出于闐。復合東注蒲昌海,復潛行地下。南出積石山,西南流,又東回入塞。過敦煌、張掖、酒泉,南與洮河合。過安定北地郡,北流,過朔方郡西。又南流,過五原郡南。又東流,過雲中西河郡東。又南流過上郡河東郡西南,出龍門至潼關,與渭水合。又東回過砥柱及洛陽(即孟津),至鞏縣與洛水合。至成臯與濟水合。又東北流,過武德與沁水合。至黎陽信都鉅鹿之北,分爲九河。又合爲一河入海。《漢書》云:「燉煌本酒泉地。」《春秋左傳》所謂「允姓之戎所居瓜州」也。發原獨至於海,故曰瀆。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乎哥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2062頁,第1許惟賢903頁,第3

河河水。

段注各本水上無河字。由盡刪篆下複舉隸字。因幷不可刪者而刪之也。許君原本當作河水也三字。河者,篆文也。河水也者其義也。此以義釋形之例。《毛傳》云:洽,水也。渭,水也。此釋經之例。

出敦煌塞外昆侖山。

段注句。

發原注海。

段注敦鍇作燉。鉉作焞。皆誤。今正。唐朝乃作燉煌。見《元和郡縣志》。前此皆作敦。酈氏書引應劭《地理風俗記》曰:敦,大也。煌,盛也。《地理志》、《郡國志》皆有敦煌郡。縣六。首敦煌。許但云敦煌,謂郡也。明之沙州衛。今甘肅之安西州敦煌縣玉門縣皆漢郡地也。《史記・大宛傳》曰:于寘之西,水皆西流。注西海。其東,水東流。注鹽澤。鹽澤潛行地下。其南,則河源出焉。多玉石。河(此四字當作爲積石河)注中國。鹽澤去長安可五千里。又曰:張騫死後。漢使竆河源。河源出于寘。其山多玉石。采來。天子案古圖書。名河所出山曰崑崙云:《漢書・西域傳》曰:西域以孝武時始通,本三十六國。東則接漢。阸以玉門,陽關。西則限以蔥嶺。其南山東出金城。與漢南山屬焉。其河有兩源。一出蔥嶺。一出于闐。于闐在南山下。其河北流。與蔥嶺河合。東注蒲昌海。蒲昌海一名鹽澤者也。去玉門,陽關千三百餘里(千字依《水經注》)。廣袤三四(此字依小司馬增)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減。皆以爲濳行地下。南出於積石爲中國河云:《地理志》曰:金城郡河關縣積石山在西南羌中。河水行塞外。東北入塞内。至勃海郡章武入海。過郡十六。行九千四百里。按于闐今之和闐也。班云積石山者,卽《禹貢》之道河積石。今甘肅西寧府西南境之大積石也。許云出敦煌。塞外者,卽班志云河水行塞外也。云昆侖山者,卽馬班所云出蔥嶺于寘,天子案古圖書名其山曰崑崙也。云發原注海者,《釋水》文。卽志所云東北入塞內至章武入海也。《史・漢》所云古圖書者,謂禹《本紀・山海經》皆云河出昆侖也。馬班皆不信禹《本紀・山海經》之言,而許云出昆侖山者,許從漢武帝所詺也。塞外之山至高大者皆可謂之昆侖。故武帝取以詺蔥嶺于闐山,而不取荒誕之說。《爾雅・釋水》曰:江河淮濟爲四瀆。四瀆者,發源注海者也。河出崑崙虛。色白。所渠幷千七百。一川色黃。《爾雅》但言出崑崙虛。而絶無禹《本紀》、《山海經》荒誕之言。故許取爲說。

从水。可聲。

段注乎哥切。十七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古北方之水多稱河,南方之水多稱江。今則混矣。

古者北方曰河,南方曰江。今則混矣,北亦有江,南亦有河。

北方之水多引申稱河,南方之水多稱江。今則不分矣。

白话解释

河,北方大川。源出墩煌塞外的昆侖山,西北发原,东南注海。字形采用“水”作边旁,“可”是声旁。

字形解说

甲文字形或從水、丂(柯)聲,或從水、何(荷)聲;金文從水、歌聲;戰國文字、篆文、隸書、楷書皆作從水、可聲。從水,表示與水相關;可聲,表示音讀。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河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10頁,第2字
2陳昌治本第902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684頁
4說文校箋第462頁,第3字
5說文考正第428頁,第3字
6說文今釋第1547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2631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5255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280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282頁,第3字
11標注說文第448頁,第3字
12說文注箋第3681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0566頁【補遺】第17599頁
14通訓定聲第1953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916頁【崇文】第3661頁
16說文句讀第1488頁
17說文新證第795頁,第2字
18章授筆記第441頁,第3字
19古字詁林第九冊,第3頁,第2字
20古字釋要第1001頁,第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