踶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廣韻》:特計切;《集韻》、《韻會》、《正韻》:大計切,𡘋音弟。《說文》:躗也。《玉篇》:蹋也。《前漢・武帝紀》:故馬或奔踶而致千里。【註】《聲類》曰:踶,躡也。師古曰:蹋也。《莊子・馬蹄篇》:怒則分背相踶。【音義】《通俗文》云:小蹋謂之踶。
音又,《集韻》、《韻會》𡘋田黎切,音題 —— 蹏,或作踶,獸足也。
音又,《廣韻》:池爾切;《集韻》:丈尒切,𡘋音豸。《莊子・馬蹄篇》:踶跂爲義。【音義】用心力貌。
音又,《集韻》:陳知切,音馳 —— 與踟同。《禮・三年問》:踟躕焉。【釋文】踶,音馳 —— 或作踟。
音又,《集韻》:上紙切,音是。《類篇》:牛展足謂之踶。
注解
〔踶〕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中,康熙部首是足部。
〔踶〕字拼音是d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𧾷、是。
〔踶〕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dì] ⑴ 用蹄子踢、踏:“怒则分背相~”。
踶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踶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