覂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集韻》、《韻會》𡘋方勇切 —— 同「𢇫」。《說文》:反覆也。《前漢・武帝紀》:泛駕之馬。【師古註】泛,本作覂,後通用耳。《禮記・正義序》:覂駕之馬,設銜策以驅之。顏延之〈赭白馬賦〉:馬無覂駕之軼。
义又,《韻學集成》:乏也。《唐書・宋務光傳》:公私覂竭,戸口減耗。
音又,《集韻》:房用切,音俸 —— 義同。
音又,《集韻》:補范切,音𪱠。《博雅》:棄也。
义《廣韻》或作泛,《集韻》或又作䟪。
注解
〔覂〕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下,康熙部首是襾部。
〔覂〕字拼音是fě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覀、乏,五行属-。
〔覂〕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fěng] ⑴ 翻;倾覆:“~驾之马,设衔策以驱之。”⑵ 缺乏:“公私~竭,户口减耗。”
覂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覂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