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廣韻》:息兹切;《集韻》、《韻會》:新兹切,𡘋音思。《說文》:蠶所吐也。《急就篇》〔註〕:抽引精繭出緒曰絲。《書・禹貢》:厥貢漆絲。《詩・召南》:素絲五紽。《周禮・天官・大宰》:𡣕婦化治絲枲。又,〈典絲〉:掌絲入而辨其物。《左傳・隱四年》:猶治絲而棼之也。
义又,《周禮・春官・大師》: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註】絲,琴瑟也。
义又,《禮・緇衣》:王言如絲。【疏】微細如絲。
义《五經文字》:絲作𢇁,譌。《韻會》:俗作𮈔,誤。〇【按】《說文》絲自爲部,今倂入。
注解
〔絲〕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絲〕字拼音是sī,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糹、糸、!、𢆶、、小。
〔絲〕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ī] ⑴ 蠶吐出的像線的東西,是織綢緞等的原料⑵ 像絲的東西⑶ 計量單位名,10忽是1絲,10絲是1毫。⑷ 表示極少或極小的量⑸ 綿長的思緒或感情⑹ 指弦樂器
絲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絲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