蠋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直錄切;《集韻》:厨玉切,𡘋音躅 —— 躑蠋,蟲名也。《爾雅・釋蟲》:蚅,烏蠋。【註】大蟲如指似。《詩・豳風》:蜎蜎者蠋。《莊子・庚桑楚》:奔蜂不能化藿蠋。【註】蠋,豆藿中大靑蟲也。
义又,人名。《戰國策》顏獨,《春秋後語》作王蠋。
音又,《集韻》:尺玉切,音擉;《韻會》:殊玉切,音屬 —— 義𡘋同。
音又,《集韻》:朱欲切,音燭 —— 蝝蠋。
音又,《詩》蜎蜎者蠋,《唐韻》古音讀汝,叶下野韻。
义通作蜀。《詩詁》:蜀本从虫,又加虫,俗字也。
义或作蠾。
注解
〔蠋〕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中,康熙部首是虫部。
〔蠋〕字拼音是zhú,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虫、蜀。
〔蠋〕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hú] ⑴ 蝴蝶、蛾等昆虫的幼虫。
蠋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蠋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