蠅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集韻》𡘋余陵切,音僌。《說文》:蟲之大腹者。陸佃云:蠅交其前足,有絞繩之狀。《𡌨雅》:靑蠅亂色,蒼蠅亂聲。《詩・小雅》:營營靑蠅。【箋】蠅之爲蟲,汙白使黑,汙黑使白,喩佞人變亂善惡也。《後漢・隗囂傳》:蒼蠅之飛,不過數步,卽託驥尾,可以絕羣。揚子《方言》:蠅,東齊謂之羊。《十六國春秋》:苻堅議赦,有一大蠅入自窗閒,集于筆端;俄有衣黑小人,大呼官今大赦,卽向蒼蠅也。
义又,蠅虎。《古今注》:蠅虎,蠅狐也,形似蜘蛛,而色灰白,善捕蠅。一名蠅蝗,一名蠅豹。
义又,人名。《列子・殷湯篇》:甘蠅,古之善射者。
义《集韻》或作𡢘。
《列子・殷湯篇》
謹照原書改湯問篇。
注解
〔蠅〕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中,康熙部首是虫部。
〔蠅〕字拼音是yí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虫、黽。
〔蠅〕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íng] ⑴ 见“蝇”。
蠅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蠅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