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古俄切;《集韻》、《韻會》、《正韻》:居何切,𡘋音歌。《說文》:斧柄也。《詩・豳風》:伐柯伐柯,其則不遠。《周禮・冬官・考工記》:柯長三尺。
义又,《倉頡篇》:柯屬槍梢也。
义又,《爾雅・釋詁》:柯,法也。
义又,枝也。謝靈運〈鄴中集〉詩:傾柯引弱枝。
义又,草莖也。張衡〈西京賦〉:濯靈芝以朱柯。
义又,《方言》:盂謂之柯。
义又,木名。《廣志》:柯木出廣南山谷閒,波斯家用爲船舫。
义又,齊地名。《春秋・莊十三年》:公會齊侯于柯。
义又,姓。《韻會》:吳公子柯隆之後。
音又,叶于希切,音衣。《黃庭經》:丹靑紫條翠靈柯,七𬎼玉籥閑兩扉。
《春秋・莊十三年》公會齊侯于柯。
謹照原文于柯上增盟字。
注解
〔柯〕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柯〕字拼音是kē,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木、可,五行属木。
〔柯〕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木,可声。本义是斧柄。
〔柯〕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kē] ⑴ 斧子的柄⑵ 草木的枝茎⑶ 姓。
柯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柯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