皰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旁敎切;《集韻》、《韻會》:皮敎切,𡘋庖去聲。《說文》:面生氣也。【徐曰】面瘡也。《博雅》:病也。《正字通》:凡手足臂肘暴起如水泡者謂之皰。《淮南子・說林訓》:潰小皰而發痤疽。韓愈〈食蝦蟇〉詩:雖然兩股長,其奈脊皴皰。
音又,《廣韻》:匹貌切;《集韻》:披敎切,𡘋音砲 —— 義同。
义《集韻》亦作䩅、䶌、疱,或作胞、𦝐。
注解
〔皰〕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皮部。
〔皰〕字拼音是pà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皮、包。
〔皰〕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pào] ⑴ 同“疱”。
皰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皰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