滓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阻史切;《集韻》、《韻會》:壯士切,𡘋音笫。《說文》:澱也。李陵〈與蘇武書〉:動增泥滓。
义又,汁滓。《周禮・春官》醴齊〔註〕:醴,猶體也,成而汁滓相將。
义又,滓方,器名。陸羽《茶經》:滓方以集諸滓器。
音又,平聲。《史記・屈原傳》:泥而不滓。【註】滓音湽。
注解
〔滓〕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滓〕字拼音是zǐ,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宰,五行属水。
〔滓〕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水,宰声。本义是液体里下沉的杂质。
〔滓〕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ǐ] ⑴ 渣子,沉淀物⑵ 污黑,污浊
滓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滓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