淠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集韻》、《韻會》𡘋匹備切,音濞 —— 水名。《說文》:水,出汝南弋陽垂山,東入淮。亦作渒。《水經》:淮水又南北,渒水注之㊟〔淮水又東北,渒水注之〕。
义又,《玉篇》:水聲也。
音又,《集韻》:匹計切,音媲 —— 義同。
义又,《博雅》:淠淠,茂也、衆也。《詩・小雅》:萑葦淠淠。
义又,舟行貌。《詩・大雅》:淠彼涇舟。
音又,普蓋切,音霈 —— 動也。《詩・小雅》:其旂淠淠。【註】匹弊反;又,孚蓋反。
注解
〔淠〕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淠〕字是多音字,拼音是pì、pèi,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畀。
〔淠〕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pì] ⑴ 〔~河〕水名,在中国安徽省,源出大别山,流入淮河。⑵ 船行的样子。㈡ [pèi] ⑴ 〔~~〕多,茂盛,如“萑苇~~”。
淠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淠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