浹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子協切;《集韻》:卽協切,𡘋音𠗉。《爾雅・釋言》:徹也。【疏】謂潤澤浹洽相霑徹也。《前漢・禮樂志》:教化浹洽。
义又,周浹,猶周匝也。《荀子・君道篇》:先王審禮,以旁皇周浹于天下。
义又,《左傳・宣九年》:浹辰之閒,楚克三都。【註】浹辰,謂自子至亥,周匝十二日也。〈楚語〉:近不過浹日。【註】浹日,謂從甲至癸也。
义又,通作挾。《周禮・天官》:使萬民觀治象,挾日而斂之。
音又,《集韻》:轄夾切,音洽 —— 浹渫,水貌。郭璞〈江賦〉:長波浹渫。【註】浹渫,水滂溏也。
注解
〔浹〕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浹〕字拼音是jiā,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夾。
〔浹〕字造字法是形聲。从水,夾聲。本义是溼透。
〔浹〕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jiā] ⑴ 浸漬;透徹。《爾雅,釋言》:“浹,徹也。”⑵ 通達;透過。《荀子•解蔽》:“其所以貫理焉,雖億萬已不足以浹萬物之變,與愚者若一。”⑶ 周匝。《小爾雅•廣言》:“浹,匝也。”⑷ 遍及;滿。《説文新附•水部》:“浹,洽也。”⑸ 融洽。唐韓愈《新修滕王閣記》:“其歲九月,人吏浹和。”㈡ [xiá] ⑴ 〔浹渫〕水流廣大貌。《集韻•洽韻》:“浹,浹渫,水皃。”
浹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浹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