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古文: 㧈
音《唐韻》:余忍切;《集韻》、《韻會》、《正韻》:以忍切,𡘋音蚓。《說文》:開弓也。徐鉉曰:象引弓之形。《周禮・冬官・考工記》:維體防之,引之中參。
义又,《廣雅》:演也。《易・繫辭》:引而伸之。
义又,《爾雅・釋詁》:長也。〈釋訓〉:子子孫孫引無極也。《書・梓材》:引養引恬。
义又,相牽曰引。《禮・檀弓》:喪服,兄弟之子,猶子也,蓋引而進之也。【註】牽引進之,同于己子。《史記・秦始皇紀》:諸生轉相吿引。
音又,《集韻》:導也。《史記・韓長孺傳》:奉引墮車,蹇。【註】爲天子導引而墮車,跛。
义又,卻也。《禮・玉藻》:侍坐,則必退席;不退,則必引而去君之黨。【註】引,卻也。
义又,相薦達曰引。《史記・魏其侯傳》:兩人相爲引重。【註】相薦達爲聲勢。《後漢・張皓王龔傳論》:顯登者以貴塗易引。
义又,服氣法曰道引。《莊子・刻意篇》:道引之士,養形之人。《史記・留侯世家》:道引不食穀。
义又,治疾法有撟引。《史記・扁鵲傳》:鑱石撟引。【註】謂爲按摩之法,夭撟引身,如熊顧、鳥伸也。
义又,十丈爲引。《前漢・律歷志》:其法用竹爲引,高一分,廣六分,長十丈。引者,信也。【註】信讀曰伸,言其長。
音又,《廣韻》、《正韻》:羊晉切;《集韻》、《韻會》:羊進切,𡘋蚓去聲。《集韻》:牽牛綍也。《禮・檀弓》:弔於葬者必執引。《疏》引,柩車索也。
音又,《集韻》:一曰曲引。蔡邕《琴操》有〈思歸引〉。
注解
〔引〕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下,康熙部首是弓部。
〔引〕字拼音是yǐ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弓、丨,五行属土。
〔引〕字造字法是会意。从弓丨。丨表示箭。箭在弦上,即将射发。本义是拉开弓。
〔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ǐn] ⑴ 拉,伸⑵ 领,招来⑶ 拿来做证据、凭据或理由⑷ 退却⑸ 旧时长度单位,一引等于十丈。⑹ 古代柩车的绳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