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正韻》:他魯切;《集韻》、《韻會》:統五切,𡘋音土。《說文》:寫也。《玉篇》:口吐也。《詩・大雅》:柔則茹之,剛則吐之。《左傳・僖六年》: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史記・魯世家》:周公一飯三吐哺。
音又,《增韻》:出也、舒也。《前漢・劉向傳》:發明詔,吐德音。《唐書・房琯傳》:辭吐華暢。
义又,姓。《正字通》:隋將軍吐萬緒。又,複姓,後魏有吐奚、吐難、吐萬氏。
音又,《廣韻》:湯故切;《集韻》、《韻會》、《正韻》:土故切,𡘋音兔。《廣韻》:歐也。
注解
〔吐〕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吐〕字是多音字,拼音是tǔ、tù,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口、土,五行属土。
〔吐〕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口,土声。本义是东西从口腔中涌出。
〔吐〕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tǔ] ⑴ 使东西从口里出来⑵ 放出,露出⑶ 说出㈡ [tù] ⑴ 内脏里的东西从口里涌出⑵ 把吞没的东西退出来
吐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吐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