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复制

míng ㄇㄧㄥˊ

正文・丑集上口部共6画
康熙字典

正文丑集上

口部

6画

U+540D

名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08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175頁,第9

標點整理本: 第103頁,第7

唐韻》:武幷切;《集韻》、《韻會》:彌幷切;《正韻》:眉兵切,𡘋音詺。說文》: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玉篇》:號也。廣韻》:名,字也。春秋・說題》:名,成也。左傳・桓六年》:九月丁卯,子同「」,公問名于申繻〔「子同生」下有「以大子生之禮舉之,接以大牢,卜士負之,士妻食之,公與文姜宗婦命之」二十八字。原文作「九月丁卯,子同生,以大子生之禮舉之,接以大牢,卜士負之,士妻食之,公與文姜宗婦命之,公問名于申繻」〕。對曰: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

又,自呼名也。禮・曲禮》:父前子名,君前臣名。

又,呼人之名也。禮・曲禮》:國君不名卿老世婦。

又,名譽也。易・乾卦》:不易乎世,不成乎名。

又,《春秋・說題》:名,大也。書・武成》:吿于皇天后土,所過名山大川。【疏】山川大乃有名,名大互言之耳。

又,名號也。儀禮・士昏禮》:請問名。【疏】問名,問姓氏也。名有二種,一是名字之名,一是名號之名。孔安國註《尚書》以舜爲名,鄭君《目錄》以曾子爲姓名,亦據子爲名,皆是名號爲名者也。今以姓氏爲名,亦名號之類〔「疏」文為略引,原文作:言「問名」者,問女之姓氏,不問三月之名,故下記問名,辭云「某既受命,將加諸卜,敢請女為誰氏」,鄭云:「誰氏者,謙也。不必其主人之女。」是問姓氏也。然以姓氏為名者,名有二種:一者是名字之名,三月之名是也;一者是名號之名,故孔安國注《尚書》以舜為名,鄭君《目錄》以曾子為姓名,亦據子為名,皆是名號為名者也。今以姓氏為名,亦名號之類也〕〈周語〉:有不貢,則修名。【註】名爲尊𤰞職貢之名號。

又,號令也。〈周語〉:言以信名。【註】信,審也;名,號令也。

又,文字也。儀禮・聘禮》:不及百名書于方。【註】名書,文也,今謂之字。【疏】名者,卽今之文字也。周禮・秋官・大行人》:諭書名〔「諭」,原文作「諭」〕【註】書名,書之字也,古曰名。

又,《春秋・解題》:名,功也。〈周語〉:勤百姓以爲己名。【註】功也。

又,《釋名》:名,明也,明實事使分明也。

又,《爾雅・釋訓》:目上爲名。【註】眉眼之閒。說文》引《詩・齊風》作猗嗟䫤兮。

又,姓。廣韻》:《左傳》楚大夫彭名之後,唐名初撰《公侯政術》十卷。

又,與命通。史記・天官書》:免七命。【註】免星有七名。又,〈張耳傳〉:兦命遊外黃。【註】脫名逃籍也。

又,《集韻》:忙經切,音冥 —— 與銘同,志也。詳金部銘字註。

又,《集韻》:彌正切,洺去聲 —— 與詺同,目諸物也。詳言部詺字註。

又,叶彌延切,音綿。〈道藏歌〉:𤣥挺自嘉會,金書東華名;賢安密所戒,相期陽洛汧

又,叶莫陽切,音𨦵。韓愈〈曹成王𥓓辭〉:子父易封,三王守名;延延百載,以有成王。

又,叶必仞切,音儐。張華〈鮑元泰誄〉:烈考中丞,妙世顯名;峩峩先生,誕資英俊。

卷目考證・丑集上 部首口部

愛日堂藏本: 第90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1641頁,第3

《周語》有不貢,則修名。〔註〕名爲尊𤰞職貢之名號。

謹照原文爲改謂。

注解

〔名〕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名〕字拼音是mí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夕、口,五行属

〔名〕字造字法是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是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名〕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míng] ⑴ 人或事物的称谓⑵ 起名字:“秦氏有好女,自~为罗敷”。⑶ 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⑷ 叫出,说出⑸ 声誉⑹ 有声誉的,大家都知道的⑺ 占有⑻ 量词,用于人

名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名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