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xiāo yī gàn shí 怎么读
注音: ㄒㄧㄠ ㄧ ㄍㄢˋ ㄕˊ
感情 褒义成语
近义词: 日理万机 握发吐哺 夙夜不懈
反义词: 得过且过 醉生梦死 游手好闲
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很晚了才吃饭。原形容帝王勤于政事;后泛指勤奋刻苦;从早到晚不懈怠。 复制
出处:唐・陆贽《兴元论解姜公辅状》:“乃是陛下握发吐哺之日,宵衣旰食之辰。”
用法: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用于书面语。
例子:若夫任贤惕厉,宵衣旰食,宜黜左右之纤佞,进股肱之大臣。(《旧唐书 刘蕡传》)
正音:“食”,读作“shí”,不能读作“sí”;“旰”,读作“gàn”,不能读作“hàn”。
辨形:“宵”,不能写作“肖”。
天未明就披衣起床,日暮才进食。形容勤于政事。《旧唐书・卷一九〇・文苑传下・刘蕡传》:“任贤惕厉,宵衣旰食。”《唐・陆贽・兴元论解姜公辅状》:“矧又时运方屯,物情犹郁,乃是陛下握发吐哺之日,宵衣旰食之辰。”亦作“旰食宵衣”、“昃食宵衣”。
天未明就披衣起床,日暮才进食。形容勤于政事。《见《旧唐书・卷一九〇・文苑列传下・刘蕡》:“任贤惕厉,宵衣旰食。”《唐・陆贽〈兴元论解姜公辅状〉》:“矧又时运方屯,物情犹郁,乃是陛下握发吐哺之日,宵衣旰食之辰。”亦作“旰食宵衣”、“昃食宵衣”。
参见“夙兴夜寐”。
①. 夜。 如: 通宵达旦。春宵。宵夜。宵禁。宵衣旰食(天不亮就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宵遁。元宵。夜宵。
①. 人穿在身上用以蔽体的东西。 如: 衣服。衣着(zhuó)。衣冠。衣架。衣锦还(huān)乡。
②. 披或包在物体外面的东西。 如: 炮衣。糖衣。肠衣。
③. 姓。
①. 晚,天色晚。 如: 旰食宵衣(天晚才吃饭,天未亮就穿衣起床,多用以称谀帝王勤劳政事)。
①. 〔~~〕盛大的样子,如“皓皓~~,丹彩煌煌”。
①. 吃。 如: 食肉。食欲。
②. 吃的东西。 如: 食品。粮食。零食。丰衣足食。
③. 俸禄。 如: “君子谋道不谋食”。
④. 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 如: 日食。月食。
①. 拿东西给人吃。 如: 食母(乳母)。
①. 用于人名。 如: 郦食其(jī)(中国汉代人)。
宵衣旰食,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xiāo yī gàn shí 朗读)。ABCD式组合,联合式结构,宵衣旰食意思是: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很晚了才吃饭。原形容帝王勤于政事;后泛指勤奋刻苦;从早到晚不懈怠。出自唐・陆贽《兴元论解姜公辅状》。一般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用于书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