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是指将数个计略,好像环与环一个接一个的相连起来施行一样。<br />假如连环计中其中一计不成功,对于整套策略的影响很是深远,甚至会是以失败为告终。<br /><br />三十六计之第三十五,原文为:“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基本上来说是一计累敌,一计攻敌,数计并用,以使敌自累从而失败。<br /><br />著名的连环计有在三国演义出现的王允杀董卓之计,和赤壁之战中用的火烧连环船之计。<br /><br />王允杀董卓之计首先用了美人计,以貂蝉作饵引起了董卓和吕布对貂蝉的爱慕之心,然后貂蝉又用离间计挑拨二人内讧,最后除掉董卓。<br /><br />在赤壁之战中用的火烧连环船之计则由多人联合而成的一条计策。 首先是庞统假意向曹操献计,将船用环连接在一起,以组合成适合不懂水性北方人的连环船阵,然后就由周瑜和黄盖演一场苦肉计,最后就得到火烧连环船的结果。
详细解释《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响于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中有以旱地之鱼以口沫互相润湿为喻,论说人与人相互关系的寓言故事。后以“沫相濡”比喻人在困难中应互相帮助。 唐.骆宾王《久戍边城有怀京邑》:“共矜名已泰,讵肯沫相濡。”唐.杜甫《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寂寥相煦沫,浩荡报恩珠。”
详细解释比喻原来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李木庵《一九四八年元旦志兴》诗: “独裁势成强弩末,民主声威动地吼。 ” ●《史记·韩长孺列传》: “安国(字长孺)曰: ‘千里而战,兵不获利……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 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非初不动,末力衰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 ” 鲁缟: 鲁地出产的白绢。漂: 通 “飘” 。汉武帝时,匈奴要求和亲,有人却主张讨伐。 韩长孺以强弩劲风之末不能缟、 飘毛作譬, 力主放弃对匈奴的远征。
详细解释形容能言善辩,娴于辞令。《史记.留侯世家》:“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九鼎大吕:国之重宝。这是说毛遂到了楚国,一番说辞,遂使赵国为天下所重。
详细解释晋.佚名《莲社高贤传.道生法师》:“师被摈(音bìn,排斥)南还,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群石皆为点头。” 宋.龚明之《中吴纪闻》:“虎丘千人座旁有点头石”。按《十道四番志》云:生公讲经于此,无信之者,乃聚石为徒,与谈至理,石皆为点头。 讲经说道能使石头理解开化,虽然事属虚妄,但其中却包含一定的思想意义。后常用“顽石点头”说明讲道论理,说服力强,感染力大。 《续传灯录.圆玑禅师》:“直说得天花乱坠,顽石点头,算来多虚不如少实。”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