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
复制詞的笔顺
纠错詞的意思
纠错詞词
cíㄘˊ基本解释
①語言中最小的可以獨立運用的單位。~匯。~書。~典。~句。~序。~組。
②言辭,話語,泛指寫詩作文。歌~。演講~。誓~。~章。~律(文詞的聲律)。
③中國一種詩體(起於南朝,形成於唐代,盛行於宋代。本可入樂歌唱,後樂譜失傳,只按詞牌格律創作)~人。~譜。~牌。~調( diào )。~韻。~曲。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聲。從言,司聲。本義:言詞。按,“辭”、“詞”在“言詞”這個意義上是同義詞。但在較古的時代,一般只說“辭”,不說“詞”。漢代以後逐漸以“詞”代“辭”
2.同本義。
one's words; what one say;
詞,意內而言外也。 —— 《說文》詞色甚強。 —— 《世說新語·輕詆》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 杜甫《石壕吏》門者故不入,則甘言媚詞,作婦人狀,袖金以私之。 —— 宗臣《報劉一丈書》
名詞;動詞;形容詞;詞色(聲色);詞鋒(犀利的文筆,好像刀劍的鋒芒);詞不達意
3.詩文中的詞語。
sentences in speeches, poems,writings or operas; speech; statement;
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 —— 姜夔《揚州慢》
詞科(文詞科場;科舉考場);詞場(文壇、文苑、文辭薈萃的地方;文詞科試的場所);詞翰(詞章);詞章(文辭的通稱。後用以專稱詩賦文章而言)
4.狀紙;訴訟。
lawsuit;
次日,一乘轎子擡到縣門口,正值知縣坐早堂,就喊了冤,知縣叫補進詞來。 —— 《儒林外史》
詞狀(狀詞;訴狀);詞因(原因,情由。多指供詞,訟狀所陳述的內容);詞訟(同辭訟。訴訟)
5.文體名,詩歌的一種 [ci—classical poetry conforming to a definite pattern]。一種韻文形式,由五言詩、七言詩或民間歌謠發展而成,起於唐代,盛於宋代。原是配樂歌唱的一種詩體,句的長短隨歌調而改變,因此又叫長短句。有小令和慢詞兩種,一般分上下兩闋。
動
◎說,告訴 tell 其詞於賓曰。——《禮記·曾子問》
詞字的翻译
纠错- words; phrase, expression
- Arbeiten, Diktion, klassisches chinesisches Gedicht, Phrasen, Wort (Eig)
- mot, terme, expression, phrase courte, paroles
詞的国语辞典解释
詞词
cíㄘˊ详细解释
名
1.语句中具有完整概念,能独立自由运用的基本单位。
2.代表一个完整观念的文字或语言。
言词、措词。
3.有组织的或片段的语言文字。
歌词、演讲词。
4.文体名。兴于唐,盛于宋,由古之乐府演变而来,其后又递变而为曲。句法多长短不一,且须遵守一定的格律限制。
唐诗宋词。
5.辩讼的话。
《儒林外史•第二四回》:“正值向知县出门,就喊了冤。知县叫补词来。”
挑词架讼。
詞的两岸词典解释
詞词
cíㄘˊ详细解释
1.话语;文辞。
台词、振振有词、一面之词、词不达意。
2.指语言中有固定语音形式和特定意义并能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
词汇、形容词、用词造句。
3.一种诗歌体裁。按谱填写,句式长短不一。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别称“长短句”、“诗余”。
填词、唐诗宋词。
4.泛指戏曲、歌曲及某些演唱艺术中配合曲调的语言部分。
歌词、只会哼曲儿,词忘了。
詞的字源字形
纠错战国 金文 战国早期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汗简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