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guǒ ㄍㄨㄛˇ

衣部共14画上中下结构U+88F9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衣部

14画

8画

上中下结构

形声字

YJSE

YWDV

SKFR

00732

5955

2592

U+88F9

41251112343534 点、横、竖、横折、横、横、横、竖、撇、点、撇、竖提、撇、捺

𦆪

裹字概述

纠错

〔裹〕字拼音是(guǒ),部首是衣部,总笔画是14画

〔裹〕字是上中下结构,可拆字为“亠、褁”或“衣、果”,五行属火。

〔裹〕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衣,果声。本义是包,缠。

〔裹〕字仓颉码是YWDV,五笔是YJSE,四角号码是00732,郑码是SKFR,中文电码是5955,区位码是2592

〔裹〕字的UNICODE是U+88F9,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5065,UTF-32:000088F9,UTF-8:E8 A3 B9。

〔裹〕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序号3139,属常用字

〔裹〕字异体字是𦆪

裹的笔顺

纠错
Loading...

裹的意思

纠错

guǒㄍㄨㄛˇ

基本解释

包;缠绕。~脚。把这包糖~好。~足不前。

夹带;夹杂。不该把次货~进去卖。好人坏人~在一起一时分不清。

方言,吸(奶)小孩生下来就会~奶。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从衣,果声。本义:包,缠。

2.同本义。

wrap up; bind together;

裹,缠也。 —— 《说文》朱三百,裹。 —— 《穆天子传》富之以国裹。 —— 《管子·君臣》。注:“谓财货所苞裹而藏也。”无不裹也。 —— 《吕氏春秋·本生》。注:“犹囊也。”绿叶紫裹。 —— 宋玉《高唐赋》濯颖散裹。 —— 郭璞《江赋》乃取蒙冲头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 —— 《资治通鉴》伤者手为裹创,死者厚棺殓,酹醊而哭之。 ——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裹束(包裹束缚);裹足(包裹足部。亦作“果足”:盘缠,盘费);裹革(马革裹尸)

3.携带。

bring;

吾闻开元中,下天富蕃,号为理平,踵千里者不裹粮。 —— 唐· 孙樵《书褒城驿壁》

裹粮策马(携带粮食,鞭赶马匹。形容忠义之士踊跃参军的情景);裹持(包裹挟持,犹携带)

4.停止。

stop;

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 秦· 李斯《谏逐客书》

裹足(形容有所顾虑而止步);裹足不前(缠住脚不前进。形容有所顾虑而止步不敢向前)

5.包罗;笼罩 。

surround;

裹合(纠合;聚集);裹掖(包围);裹抹(遮掩)

裹字的翻译

纠错
  1. wrap, bind; encircle, confine
  2. Verband (S)​, verbinden (V)
  3. envelopper

裹的国语辞典解释

折叠展开

guǒㄍㄨㄛˇ

详细解释

1.缠绕、包扎。

《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一手把著新郎的手,用一根红纸裹的新秤杆儿,把那块盖头往下一挑。”

裹伤口。

2.包罗、囊括。

《吕氏春秋•孟春纪•本生》:“其于物无不受也,无不裹也,若天地然。”

包封的物品。

今天邮差送来一件包裹。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裹的两岸词典解释

折叠展开

guǒㄍㄨㄛˇ

详细解释

1.包扎;缠绕。

马革裹尸、裹腿、裹脚、包裹。

2.把人或物强行卷入带走。

裹挟、急流裹著泥沙冲来、歹徒从胡同里裹走了几个小孩。

3.指包裹的物品。

包裹、大包小裹。

4.姓。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裹的字源字形

纠错

裹(金文·西周·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裹(金文·西周·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裹(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裹(简·秦·关沮) 关沮

裹(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裹(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裹(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裹(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裹(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裹(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