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zhān ㄓㄢ

方部共10画左右结构U+65C3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方部

10画

6画

左右结构

形声字

YTMY

YSOBY

SYQS

08247

2462

7625

U+65C3

4153313541 点、横、横折钩、撇、撇、横、撇、横折钩、点、横

𣃯 𣃼 𣮗

旃字概述

纠错

〔旃〕字拼音是(zhān),部首是方部,总笔画是10画

〔旃〕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𭤨、丹”,五行属火。

〔旃〕字造字法是形声。本义是赤色的曲柄旗。

〔旃〕字仓颉码是YSOBY,五笔是YTMY,四角号码是08247,郑码是SYQS,中文电码是2462,区位码是7625

〔旃〕字的UNICODE是U+65C3,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6051,UTF-32:000065C3,UTF-8:E6 97 83。

〔旃〕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字表中,序号4628

〔旃〕字异体字是𣃯𣃼𣮗

旃的笔顺

纠错
Loading...

旃的意思

纠错

zhānㄓㄢ

基本解释

古代一种赤色曲柄的旗。

同“”。

文言助词,相当于“”或“之焉”:“天其殃之也,其将聚而歼~”。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本义:赤色的曲柄旗。

2.同本义。

red flag;

旃,旗曲柄也。周礼曰:“通帛为旃。 —— 《说文》通帛为旃。通以赤色为之。 —— 《释名·释兵》置旃以为辕门。 —— 《谷梁传·昭公八年》

3.亦泛指旌旗。

收功单于旃。 —— 晋· 陆机《饮马长城窟行》

旃帛(红旗);旃旌(泛指赤色旗帜);旃戎(军旅)

4.毛织品。通“”。

felt;

不知其可以为旃也。 —— 《淮南子·齐俗》被旃裘。 —— 《史记·匈奴传》旃毛并咽之。 —— 《汉书·李广苏建传》

旃席(毡帐);旃衣(以毛毡等制成的衣服);旃车(毡篷车);旃席(毡席;毛毡)

助词

之、焉二字的合读。

上慎旃哉,犹来无止。 —— 《诗·魏风·陟岵》。马瑞辰通释:“之、旃一声之转,又为‘之焉’之合声,故旃训‘之’,又训‘焉’。”

勉旃(希望你奋发有为)

旃字的翻译

纠错
  1. silk banner with bent pole
  2. abgetastet, empfunden , Filz (S)
  3. drapeau, étendard

旃的国语辞典解释

折叠展开

zhānㄓㄢ

详细解释

1.曲柄的旗子。

《说文解字•㫃部》:“旃,旗曲柄也,所以旃表士众。”《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乘雕玉之舆,靡鱼须之桡旃。”

2.泛指旗子、旌旗。

唐•李白〈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诗:“良图扫沙漠,别梦绕旌旃。”

3.毛织品。

汉•桓宽《盐铁论•本议》:“江南之柟梓竹箭,燕、齐之鱼盐旃裘。”《史记•卷一一○•匈奴传》:“自君王以下,咸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旃裘。”

之焉二字的合读。

《诗经•唐风•采苓》:“人之为言,苟亦无信,舍旃舍旃,苟亦无人。”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旃的两岸词典解释

折叠展开

zhānㄓㄢ

详细解释

1.〈书〉“之、焉”的合音,指代人或事物,兼表语气。

小子勉旃!。

2.〈书〉古代的一种曲柄旗。

立曲旃。

3.姓。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旃的字源字形

纠错

旃(金文·西周·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旃(金文·西周·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旃(简·楚〔战国〕·郭店) 楚〔战国〕 郭店

旃(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旃(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旃(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旃(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旃(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含旃字的成语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