揜
复制揜的意思
纠错揜
yǎnㄧㄢˇ基本解释
◎同“掩”。
详细解释
动词
1.通“掩”。捕取;袭取。
take;
揜,自关以东,取曰揜,一曰覆也。 —— 《说文》诸侯不揜群。 —— 《礼记·王制》揜禽旅。 —— 《谷梁传·昭公八年》揜群雅。 —— 《史记·司马相如传》取之不围泽,不揜群。 —— 汉· 刘向《说苑·修文》
揜群(捕取兽群)
2.遮蔽;掩藏。
cover; hide;
广轮揜坎。 —— 《礼记·檀弓》出入相揜。 —— 《荀子·富国》忽见一个人揜揜缩缩,在那瓜地中。 —— 《二刻拍案惊奇》
揜覆(遮盖);揜著(掩饰自己的坏处,显示自己的好处);揜眼(眼罩);揜匿(遮掩)
3.承袭。
inherit;
教诲开导成王,使谕于道,而能揜迹于 文武。 —— 《荀子·儒效》
揜迹(承袭先辈的事业)
4.通“掩”。夺去。
seize; take by force;
见寝石,以为虎也。惧揜其气也。 —— 《淮南子·泛论》
揜字的翻译
纠错- cover up; take by force, shut
揜的国语辞典解释
揜
yǎnㄧㄢˇ详细解释
动
1.捕取。
《文选•曹植•七启》:“曳文狐,揜狡兔,捎鹔鷞,拂振鹭。”
2.遮蔽。
《礼记•聘义》:“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唐•魏征〈理狱听谏疏〉:“此犹捕雀揜目,盗钟而揜耳者,祇以取诮,将何益乎?”
3.夺。
《淮南子•泛论》:“怯者夜见立表,以为鬼也;见寝石,以为虎也;惧揜其气也。”
揜的两岸词典解释
揜
yǎnㄧㄢˇ详细解释
1.〈书〉捕取。
曳文狐,揜狡兔(《文选‧曹植‧七启》)。
2.〈书〉遮蔽;遮盖。
此犹捕雀而揜目,盗钟而揜耳者,祇以取诮,将何益乎(唐‧魏征〈理狱听谏疏〉)?。
3.〈书〉夺去。
见寝石,以为虎也;惧揜其气也(汉‧刘安《淮南子‧泛论》)。
4.〈书〉急迫;困迫。
君子慎以辟祸,笃以不揜,恭以远耻(《礼记‧表记》)。
揜的字源字形
纠错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宋 传抄 汗简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