焞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上反切他昆切頁碼第336頁,第36字續丁孫
𤑴
異體焞
明也。从火𦎫聲。《春秋傳》曰:「焞燿天地。」
附注段玉裁注:「今本《國語》作淳,漢碑作焞。」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九反切他門反頁碼第823頁,第1行,第3字述
明也。從火𦎧聲。《春秋傳》曰:「焞燿天地。」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上反切他昆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1937頁,第2字許惟賢第847頁,第3字
朙也。
段注《鄭語》。史伯曰:黎爲高辛氏火正。以淳燿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崔瑗河閒相張平子碑云:遷大史令。實掌重黎厤紀之度。亦能焞燿敦大。天明地德。光照有漢。今本《國語》作淳。漢碑作焞,與許所據合。韋云:淳,大也。燿,明也。下文云:敦大則焞燿。自皆當訓明。《士喪禮》楚焞。所以鑽灼龜者。楚,荊也。焞,葢亦取明火之意。引申之又訓盛。《采芑》傳曰:焞焞,盛也。漢時有敦煌郡。應劭《地理風俗記》曰:敦,大也。煌,盛也。唐時乃作燉煌。見《元和郡縣志》。燉乃唐人俗字。非焞之異體也。
從火𦎫聲。
段注他昆切。十三部。毛詩吐雷切,音之轉也。
《春秋傳》曰:
段注傳,當作《國語》。
𤑴耀天地。
段注檃括《鄭語》。
焞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663頁,第16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839頁,第5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639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431頁,第3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400頁,第1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447頁,第1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2470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4942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129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263頁,第15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417頁,第4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3455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9963頁【補遺】第17515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3178頁,第2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864頁【崇文】第3453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389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八冊,第701頁,第2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951頁,第6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