龠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以灼切;《集韻》、《韻會》、《正韻》:弋灼切,𡘋音藥。《說文》:樂之竹管,三孔以和衆聲也。从品侖。侖,理也。《釋名》:龠謂之笛,有七孔。《詩・邶風》:左手執龠。
义又作籥。《爾雅・釋樂》:大籥謂之產,其中謂之仲,小者謂之箹。《春秋・宣八年》:壬午猶繹,〈萬〉入去〈籥〉。【註】籥,管也。
音又,《正韻》:量名。器狀似爵,以縻爵祿。《前漢・律歷志》:龠者,黃鍾律之實,躍微動氣而生物也。容千二百黍。合龠爲合,十合爲升,十升爲斗,十斗爲斛。《字彙》:樂之竹管𡘋謂之龠,惟黃鍾之管,實以黍米,積之而成五量之名。《說文》樂龠字,本作龠,別作籥字。【註】書僮竹笘也,謂編竹習書也。今以龠爲龠合字,以籥爲樂籥字,後世遂因之。字从品、从侖,俗省作二口。
《釋名》龠謂之笛。
謹照原書釋名改博雅。
注解
〔龠〕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下,康熙部首是龠部。
〔龠〕字拼音是yuè,上中下结构,五行属土。
〔龠〕字造字法是“籥”( yuè )的本字。会意。从品仑。“品”表示乐器的管孔,仑是按顺序排列之义。本义是乐器名。
〔龠〕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uè] ⑴ 古代乐器,形状像笛。⑵ 古代容量单位,等于半合( gě )。
龠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龠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