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力珍切,音鄰。《說文》:大麚也。麕身,牛尾,狼額,馬蹄,五彩,腹下黃,高丈二。《玉篇》:仁獸也。《詩・周南》:麟之趾。【傳】麟信而應禮,以足至者也。【箋】麟角末有肉,示有武不用。《大戴禮》:毛蟲三百六十,麟爲之長。《禮・禮運》:麟以爲畜,故獸不狨。【註】狨,驚走也。
义又,州名。漢五原、河西二地,唐置麟州。又,《十洲記》:鳳麟州有集弦膠。
义又,與燐通,光明也。揚雄〈劇秦美新文〉:炳炳麟麟。
音又,叶陵延切,音連。韓愈〈雜〉詩:指摘相吿語,雖還今誰親;翩然下大荒,被髮騎麒麟。親,叶音千。此詩終篇皆先韻。○【按】經傳皆作麟字,《爾雅》、《公羊》、京房《易傳》皆作麐。《說文》麐,牝麒也:麟,大牝鹿也。據此,則麐與麟有分。《爾雅註》〔疏〕:幷州界有麟,大如鹿,非瑞麟也。故司馬相如賦曰射糜脚麟,謂此麟也。《爾雅》「麠,大麃,牛尾,一角」註云:謂之麟者,此是也。然麟、麐二字,今俱通用。互詳麐字註。
《禮・禮運》麟以爲畜,故獸不狨。〔註〕狨,驚走也。
謹照原文兩狨字𠀤改狘。
注解
〔麟〕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下,康熙部首是鹿部。
〔麟〕字拼音是lí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鹿、粦,五行属火。
〔麟〕字造字法是形声。从鹿,粦( lìn )声。本义是大鹿。
〔麟〕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lín] ⑴ 〔麒~〕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鹿,全身有鳞甲,有尾。古代以其象征祥瑞,亦用来喻杰出的人物。简称“麟”,如“凤毛~角”,“~凤龟龙”。
麟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麟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