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集韻》、《韻會》𡘋相然切,音仙 —— 魚名,出貉國。《禮・內則》:冬宜鮮羽。【註】鮮,生魚也。
义又,《玉篇》:生也。《書・益稷》:暨益播奏,庶艱食鮮食。【傳】鳥獸新殺曰鮮。《儀禮・士昏禮》:腊必用鮮。【疏】義取夫婦日新之義。《左傳・襄三十年》:唯君用鮮。【註】鮮,野獸也。
义又,《廣韻》:潔也。《易・說卦》:爲蕃鮮。【註】鮮,明也。
义又,《釋名》:鮮,好也。《玉篇》:善也。
义又,國名。《後漢・東夷傳》:昔箕子避地朝鮮。又,〈鮮𤰞傳〉:鮮𤰞者,依鮮𤰞山,故因號焉。
义又,山水名。《水經注》:北鮮之山,鮮水出焉。
义又,姓。〈後蜀錄〉:李壽司空鮮思明。又,鮮于,複姓。《風俗通》:武王封箕子於朝鮮,其子食采於朝鮮,因氏焉。
音又,《廣韻》、《集韻》𡘋息淺切,音獮。《易・繫辭》:故君子之道鮮矣。【釋文】盡也。
义又,《書・無逸》:惠鮮鰥寡。【傳】又加惠鮮乏鰥寡之人。【疏】鮮,少乏也。《詩・鄭風》:終鮮兄弟。【箋】鮮,寡也。《禮・中庸》:民鮮能久矣。【註】鮮,罕也。又,少也,亦善也。《詩・邶風》:籧篨不鮮。【箋】鮮,善也。【朱傳】少也。又,《爾雅・釋山》:小山別,大山鮮。【疏】李巡云:大山少,故曰鮮。《詩・大雅》:度其鮮原。【傳】大山曰鮮。【朱傳】鮮,善也。
音又,《正韻》與獻同。《禮・月令》:天子乃鮮羔開冰。【註】鮮當爲獻,聲之誤也。
义又,與犀同。《前漢・匈奴傳》:黃金犀毗一。【註】師古曰:犀毗,帶鉤也;亦曰鮮𤰞,亦謂師氏,總一物也,語有輕重耳。
音又,《集韻》:私箭切,獮去聲 —— 姓也。
注解
〔鮮〕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中,康熙部首是魚部。
〔鮮〕字是多音字,拼音是xiān、xiǎ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魚、羊。
〔鮮〕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xiǎn] ⑴ 均见“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