鮭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廣韻》:古攜切;《集韻》:涓畦切,𡘋音圭 —— 魚名。《山海經》:敦薨之山,其中多赤鮭。【註】今名鯸鮐爲鮭魚。雷公《炮炙論》:鮭魚插樹,立使枯乾。一名䲅魚,一名嗔魚。日華子謂之鰗魚,今謂之河豚。《論衡》:鮭肝死人。
音又,《廣韻》、《集韻》𡘋戸佳切,音鞵 —— 吳人謂魚菜總稱。《世說》:庾杲之淸貧,每食三韭。任昉戲之曰:誰謂庾郎貧,每食鮭菜,常有二十七種。
音又,《廣韻》:苦圭切;《集韻》:頃畦切,𡘋音睽 —— 複姓。《後漢・牟融傳》:代鮭陽鴻爲大司農。【註】鮭陽,姓也。
音又,《集韻》:烏媧切,音蛙 —— 鮭蠪,神名。《莊子・達生篇》:倍阿鮭蠪。【註】倍阿,神名也;鮭蠪,狀如小兒,長一尺四寸,黑衣赤幘大冠,帶劒持戟。
音又,《集韻》:戸瓦切,音跨 —— 楚冠名。
注解
〔鮭〕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中,康熙部首是魚部。
〔鮭〕字是多音字,拼音是guī、xié,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魚、圭。
〔鮭〕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guī] ⑴ 魚名,身體大,略呈紡錘形,鱗細而圓,種類很多。㈡ [xié] ⑴ 古書上指魚類的菜肴。
鮭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鮭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