鮪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榮美切;《集韻》、《韻會》:羽軌切,𡘋音洧。《說文》:鮥也。《爾雅・釋魚》:鮥,鮛鮪。【註】鮪,鱣屬也。《詩・衞風》:鱣鮪發發。【傳】鮪,鮥也。【釋文】鮪似鱣,大者名𩵭,鮪小者名鮛鮪。沈云:江淮閒曰鮛,伊洛曰鮪,海濵曰鮥。《周禮・天官・䱷人》:春獻王鮪。《禮・月令》:薦鮪于寢廟。【陸璣疏】鮪似鱣而靑黑,頭小而尖,似鐵兜鍪,口在頷下,大者爲王鮪,小者爲叔鮪,肉白,味不逮鱣,今東萊遼東謂之尉魚。互詳鮥字註。
义又,《類篇》:一曰水名。鞏縣西北臨河有周武山,武王伐紂,使膠革禦之鮪水上,蓋其處也。相傳山下有穴通江,穴有黃魚,春則赴龍門,故曰鮪岫;今爲河所侵,不知穴之所在。
音又,《集韻》:云九切,音有 —— 義同。
注解
〔鮪〕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中,康熙部首是魚部。
〔鮪〕字拼音是wěi,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魚、有。
〔鮪〕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wěi] ⑴ 鱼,体较大,背蓝黑色,腹灰白色,吻尖,尾深叉形。生活在温带和热带海洋中,为重要经济鱼类之一。⑵ 古代指鲟鱼。
鮪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鮪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