駼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同都切,音徒。《玉篇》:騊駼,良馬名。
义又,獸名。《山海經》:北海有獸,狀如馬,名騊駼,色靑。《前漢・百官志》有騊駼監。
义又,國名。揚雄〈解嘲〉:今大漢,左東海,右渠搜,前番禺,後陶塗。【註】騊駼馬出北海上。陶塗,北方國名,本國出馬,因以爲名。
义又,《爾雅・釋畜》騉駼〔註〕:騉駼,亦似馬而牛蹄。
义又,人名。後漢有劉騊駼。
义又,《宋書・符瑞志》亦作𪊸。
注解
〔駼〕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上,康熙部首是馬部。
〔駼〕字拼音是tú,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馬、余。
〔駼〕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tú] ⑴ 〔騊~〕见“騊”。
駼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駼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