顚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都年切;《集韻》、《韻會》、《正韻》:多年切,𡘋音𠫉。《說文》:頂也。《爾雅・釋言》:顚,頂也。【疏】謂頭上也。《詩・秦風》:有馬白顚。【傳】白顚,的顙也。【疏】額有白毛,今之戴星馬也。
义又,《玉篇》:山頂曰顚。蘇軾〈琴操〉:山有時而童顚。
义又,本末曰顚末。陸機〈文賦〉:如失機而後會,恆操末以續顚。【註】言先後失序也。
义又,《小爾雅》:殞也。《釋名》:倒也。《書・微子》:吿予顚隮。【疏】謂從上而隕。《莊子・人閒世》:形就而入,且爲顚爲滅。【郭註】若遂與同,則是顚危而不扶持。《正字通》:別作傎。
义又,與癲同,狂也。《唐書・張旭傳》:旭大醉,呼叫狂走,以頭濡墨而書,世號張顚。
义又,地名。《左傳・僖二年》:冀爲不道,入自顚軨。【註】虞地。《後漢・郡國志》河東郡大陽有顚軨阪。
义又,縣名。與滇同。司馬相如〈子虛賦〉:文成顚歌。【註】文穎曰:文成,遼西縣名;顚,益州顚縣 —— 其人能作西南夷歌。顚卽滇字。
音又,專一也。《莊子・馬蹄篇》: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字顚顚。陸德明《音義》:顚顚,丁田反。崔云專一也。
义又,姓。晉有顚頡。見《左傳》。
义又,人名。《書・君奭》:有若泰顚。
音又,《集韻》:亭年切,音田 —— 顚顚,憂思貌。《禮・玉藻》:喪容纍纍,色容顚顚。【註】憂思貌也。【釋文】顚,字又作㒹,音田,又丁年反。
音又,與闐通。《禮・玉藻》:盛氣顚實揚休。【註】顚,讀爲闐。【疏】顚,塞也。【釋文】闐音田。
音又,《集韻》:典因切 —— 亦頂也。司馬相如〈上林賦〉:長嘯哀鳴,翩幡互經;夭嬌枝格,偃蹇杪顚。
音又,《廣韻》:他甸切,瑱去聲 —— 與瑱同。
义《集韻》亦作𦗁。
《左傳・僖二年》冀爲不道入自顚軨。〔註〕虞地。《後漢・郡國志》河東郡大陽有顚軨阪。
謹按杜註無虞地二字。今据左傳原文於入自顚軨下增伐鄍三門。下照杜註原文改杜註河東大陽縣東北有顚軨阪。
又縣名,與滇同。《司馬相如・子虚賦》文成顚歌。註女穎曰文成。遼西縣名。
謹照原文子虚賦改上林賦。女穎改文穎。
《莊子》其字顚顚。
謹照原文其字改其視。
《上林賦》夭嬌枝格,偃蹇杪顚。
謹照原文夭嬌改夭蟜。
注解
〔顚〕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下,康熙部首是頁部。
〔顚〕字拼音是diā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眞、頁。
〔顚〕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diān] ⑴ 同“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