頷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胡感切;《集韻》、《韻會》、《正韻》:戸感切,𡘋音菡。《說文》:面黃也。屈原〈離騷〉:長顑頷亦何傷。【註】顑頷,不飽貌。
义又,顋頷。《逸雅》:頷,含也。口含物之車也。或曰:頰車,亦所以載物也。《前漢・班超傳》:虎頭燕頷。《莊子・說劒篇》:驪龍頷下。又,揚子《方言》:頷頤,頜也,南楚謂之頷。
音又,《正韻》:五感切,音顉 —— 低頭。《左傳・襄二十六年》:衞侯入,逆于門者頷之而已。【註】頷,搖其頭。
音又,《五音集韻》:胡男切,音含 —— 亦面黃也。
《逸雅》頷,含也。
謹按語出釋名,今將逸雅改爲釋名。
注解
〔頷〕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下,康熙部首是頁部。
〔頷〕字拼音是hà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含、頁。
〔頷〕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hàn] ⑴ 见“颔”。
頷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頷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