闐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待年切;《集韻》、《韻會》、《正韻》:亭年切,𡘋音田。《說文》:盛也。《博雅》:闐闐,盛也。
义又,《博雅》:闐闐,聲也。《詩・小雅》:振旅闐闐。【朱註】闐闐,鼓聲也。《爾雅・釋天》:振旅闐闐。【註】闐闐,羣行聲。左思〈蜀都賦〉:車馬雷駭,轟轟闐闐。【註】皆言車馬之聲。
义又,《增韻》:滿也。《史記・汲鄭傳》:始翟公爲廷尉,賓客闐門。《前漢・游俠傳》:人無賢不肖闐門。
义又,地名。《前漢・西域傳》:到𤰞闐城。《抱朴子・仙藥卷》:得于闐國白玉。
义又,與顛同。《禮・玉藻》盛氣顚實揚休〔註〕:顚,讀爲闐 —— 盛身中之氣,使之闐滿其息。
音又,《集韻》或作𥧑。《前漢・游俠傳》闐門〔註〕:師古曰:與𥧑字同。
音又,《廣韻》、《集韻》、《韻會》:堂練切;《正韻》:蕩練切,𡘋音電 —— 于闐,國名。
音又,音冀。《前漢・陳湯傳》:涉康居界,至闐池西。【註】闐,音冀。
注解
〔闐〕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上,康熙部首是門部。
〔闐〕字拼音是tián,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門、真。
〔闐〕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tián] ⑴ 见“阗”。
闐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闐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