釵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楚佳切;《集韻》、《韻會》:初佳切,𡘋音叉。《說文》:筓屬。本只作叉,此字後人所加。《玉篇》:婦人岐筓也。司馬相如〈美人賦〉:玉釵挂臣冠。秦嘉〈與婦徐淑書〉:今致寶釵一雙,可耀首。曹植〈美女篇〉:頭上金爵釵。
义又,金釵股,藥名。《本草綱目》:李時珍曰:石斛,狀似金釵,故名。又,忍冬藤,解毒,亦號金釵股。
音又,《韻補》叶稱支切,音鴟。繁欽〈定情〉詩:何以慰別離,耳後玳瑁釵。
音又,叶千古切,音楚。《毛詩註》〔疏〕:欲買赭,不謂竈下有黃土;欲買釵,不謂山中自有楛。
注解
〔釵〕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上,康熙部首是金部。
〔釵〕字拼音是chāi,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釒、叉。
〔釵〕字造字法是形聲。从金,叉聲。本义是古代婦女的一種首飾,形似叉,用金、玉、銅等製作。
〔釵〕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chāi] ⑴ 婦女的一種首飾,由兩股簪子合成
釵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釵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