釁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虛振切;《集韻》:許愼切;《韻會》:許刃切,𡘋興去聲。《說文》:血祭也,象祭竈也。《廣韻》:牲血塗器祭也。《禮・月令》:孟冬之月,命大史釁龜筴。【疏】謂殺牲以血塗釁其龜及筴。又,〈雜記〉:成廟則釁之。【疏】謂宗廟初成,則殺牲取血以釁之,尊而神之也。《史記・高祖紀》:祭蚩尤於沛庭而釁鼓。【註】釁,祭也,殺牲以血塗鼓曰釁。
义又,罪也。《左傳・宣十二年》:觀釁而動。【註】釁,罪也。
义又,瑕也。《左傳・桓八年》:讐有釁,不可失也。【註】釁,瑕隙也。《史記・李斯傳》:成大功者,在因瑕釁而遂忍之。【註】《索隱》曰:言因諸侯有瑕釁,則忍心而剪除也。
义又,兆也。〈魯語〉:若鮑氏有釁,吾不圖矣。【註】釁,兆也。陸機〈答賈長淵〉詩:天厭霸德,黃祚吿釁。
义又,塗也。一曰熏也。〈齊語〉:比至三釁三浴之。【註】以香塗身曰釁。《周禮・春官・肆師》:共其釁鬯。【註】以鬯塗尸,使之香美也。《周禮・春官》: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註】釁浴,謂以香薰草藥沐浴。《前漢・賈誼傳》:釁面吞炭。【註】漆面以易貌。一曰熏也,以毒熏入之。
义又,動也。《左傳・襄二十六年》:夫小人之性釁於勇。【註】釁,動也。
义又,《爾雅・釋獸》:獸曰釁。【疏】獸之自奮迅動作名釁。
义又,姓。《正字通》:周有釁夏。
义又,《正字通》:通作舋。《韓非子》:既蓄王資,而承敵國之舋。《前漢・高帝紀》:乗舋而運。
义又,或作衅。《禮・樂記》:車甲衅而藏之武庫。【註】衅,釁字也。包干戈以虎皮,明能以武服兵也。
义又,或作興。《禮・禮器》:既興器用幣。【註】興,當爲釁字之誤。
《禮・樂記》車甲衅而藏之武庫。
謹照原文武庫改府庫。
注解
〔釁〕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酉部。
〔釁〕字拼音是xì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酉、分。
〔釁〕字造字法是會意。从爨省,爨( cuàn ),竈。從酉( yǒu ),與酒有關,表祭祀。分,表示分佈。合起來表殺牲以祭。本义是古代血祭新制的器物。殺牲,用其血塗於器物縫隙中來祭祀。
〔釁〕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xìn] ⑴ 血祭。《説文•爨部》:“釁,血祭也。”⑵ 縫隙;裂痕。《續漢書•律曆志上》:“候氣之法,為室三重,户閉,塗釁必周,密布緹縵。”⑶ 過失;罪過。《左傳•莊公十四年》:“人無釁焉,妖不自作。”《玉篇•爨部》:“釁,罪也。”⑷ 禍患;禍亂。《後漢書•隗囂傳論》:“夫功全則譽顯,業謝則釁生。”⑸ 爭端;仇怨。《遼史•耶律合住等傳論》:“(劉)六符啓釁邀功,豈國家之利哉?”⑹ 徵兆;跡象。《玉篇•爨部》:“釁,兆也。”《國語•魯語上》:“若鮑氏有釁,吾不圖矣。”⑺ 獸類呼吸。《爾雅•釋獸》:“獸曰釁。”⑻ 塗;熏。《正字通•酉部》:“釁,塗也。”《字彙補•酉部》:“釁,薰也。”⑼ 奮動。《玉篇•爨部》:“釁,動也。”《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夫小人之性,釁於勇。”⑽ 離,遭遇。一說通“興”。興起。《國語•晋語九》:“昔先主文子少釁於難。”⑾ 姓。《正字通•酉部》:“釁,姓。周有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