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古肴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肴切,𡘋音交。《說文》:距國百里爲郊。《爾雅・釋地》:邑外謂之郊。《周禮・地官・載師》:近郊遠郊。【註】五十里爲近郊,百里爲遠郊。《書・費誓》:魯人三郊三遂。【註】國外曰郊,郊外曰遂。天子六軍,則六鄕六遂。大國三軍,故魯三郊三遂也。
义又,祭名。冬至祀天于南郊,夏至祀地于北郊,故謂祀天地爲郊。
义又,地名。《左傳・文三年》:秦伯伐晉,取王官及郊。【註】晉地。
音又,叶姑刀切,音高。《詩・衞風》:碩人敖敖,說于農郊。【註】讀若高。
《詩・衞風》碩人敖敖,說于農郊。〔註〕讀若高。
謹照原文註讀若高改集傳叶音高。
注解
〔郊〕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邑部。
〔郊〕字拼音是jiā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交、⻏,五行属木。
〔郊〕字造字法是形声。从邑,交声。从“邑”,表示与城郭、行政区域有关。本义是上古时代国都外百里以内的地区称“郊”。
〔郊〕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jiāo] ⑴ 城外
郊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郊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