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博江切;《集韻》、《韻會》:悲江切,𡘋音梆。《說文》:國也。《周禮・天官》:大宰掌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國。【註】大曰邦,小曰國。
义又,《釋名》:邦,封也。封有功于是也。《書・蔡仲之命》:乃命諸王邦之蔡。
义又,姓。《正字通》:明有邦嚴。
音又,引卜工切,音崩。《詩・小雅》「以畜萬邦」,叶上訩。【又】「保其家邦」,叶上同。又,〈大雅〉「御于家邦」,叶上恫,凡《詩》、《易》邦字𡘋同此音。
注解
〔邦〕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邑部。
〔邦〕字拼音是bā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丰、⻏,五行属水。
〔邦〕字造字法是形声。从邑,丰声。古文从之、从田,会意。与封字从之、从土同意。本义是古代诸侯的封国、国家。
〔邦〕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āng] ⑴ bāng ㄅㄤˉ 国
邦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邦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