輮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廣韻》:人九切;《集韻》、《韻會》、《正韻》:忍九切,𡘋柔上聲。《說文》:車輞也。《釋名》:輞,關西曰輮,言曲輮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行澤者反輮,行山者仄輮。【註】澤地多泥,反輮者,反其木裏,使需者在外,欲其滑也;山地多沙石,仄輮者,使堅者在外、柔者在內,取其堅刃相成也。
义又,與楺通。《易・說卦》:坎爲矯輮。【疏】使曲者直爲矯,使直者曲爲輮。
音又,《集韻》:踐也。與蹂通。
音又,《廣韻》:人又切;《集韻》、《韻會》、《正韻》:如又切,𡘋柔去聲。又,《集韻》:而由切,音柔 —— 義𡘋同。
《周禮・冬官考工記》行澤者反輮,行山者仄輮。〔註〕澤地多泥,反輮者,反其木裏,使需者在外,欲其滑也。
謹照原文需者改耎者。
注解
〔輮〕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車部。
〔輮〕字拼音是róu,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車、柔。
〔輮〕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róu] ⑴ 车轮的外框:“行山者仄~。”⑵ 通“煣”,使东西弯曲:“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⑶ 通“蹂”,践踏:“乱相~蹈。”
輮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輮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