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正韻》:苦化切;《集韻》、《韻會》:枯化切,𡘋音胯。《說文》:渡也。《玉篇》:越也。《左傳・昭十三年》:康王跨之。【註】過其上。
义又,《廣韻》:兩股閒也。《詩・魯頌》:有驈有黃。【傳】驪馬白跨曰驈。【疏】郭云:𩩙閒也。《倉頡篇》云:兩股閒也。
音又,《廣韻》、《集韻》、《正韻》𡘋苦故切,音庫 —— 踞也。〈晉語〉:不跨其國。【註】猶踞也。《史記・李斯傳》: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义又,《史記・司馬相如傳》:跨野馬。【註】《索隱》曰:跨,乗之也。
音又,《廣韻》:苦瓜切;《集韻》、《韻會》、《正韻》:枯瓜切,𡘋音誇 —— 吳人云坐曰跨。《類篇》:大坐也。
音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苦瓦切,音㡁 —— 䠚跨,行不進貌。
音又,《集韻》:枯買切,音胯 —— 䠚跨,行貌。
注解
〔跨〕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中,康熙部首是足部。
〔跨〕字拼音是kuà,左右结构,可拆字为𧾷、夸,五行属木。
〔跨〕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足,夸声。本义是迈步,越过。
〔跨〕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kuà] ⑴ 抬腿向前或向旁移动越过,迈过⑵ 骑,两脚分在器物的两边坐着或立着⑶ 超过时间或地区之间的界限⑷ 附在旁边⑸ 古同“胯”。
跨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跨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