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集韻》、《韻會》𡘋博蓋切,音䟺。《𡌨雅》:貝以其背用,故謂之貝。《說文》:海介蟲也。古者貨貝而寶龜,周而有泉,至秦廢貝行錢。《爾雅・釋魚》:貝居陸贆,在水者蜬;大者魧,小者𧐐。【註】大貝如車渠,細貝亦有紫色者。【又】餘貾,黃白文。【註】黃爲質,白文爲點。【又】餘泉,白黃文。【註】白爲質,黃爲文點,今紫貝也。【又】蚆、博而頯。【註】頯者,中央廣,兩頭銳。【又】蜠大而險。【註】險者,謂汙薄。【疏】此辨貝居陸、居水、大小、文采不同之名也。《相貝經》:朱仲受之於琴高,以遺會稽大守嚴助。其略曰:貝盈尺,狀如赤電黑雲曰紫貝,赤質紅章曰珠貝,靑地綠文曰綬貝,黑文黃畫曰霞貝。下此有浮貝、濯貝、皭貝、慧貝。又,《山海經》:隂山漁水中多文貝,邽山濛水多黃貝。《易・震卦》:億喪貝。【註】貝,資貨糧用之屬也。《書・盤庚》:具乃貝玉。【疏】貝者,水蟲,古人取其甲以爲貨,如今之用錢然。又,〈顧命〉:大貝。【傳】大貝如車渠。《史記・平準書》:農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龜貝、金錢、刀布之幣興焉。【註】〈食貸志〉有十朋五貝,皆用爲貨,各有多少,兩貝爲朋,故直二百一十六。
义又,錦名。《書・禹貢》:厥篚織貝。【疏】貝,錦名。《詩・小雅》:萋兮斐兮,成是貝錦。
义又,樂器。《正字通》:梵貝,大可容數斗,乃蠡之大者,南蠻吹以節樂。
义又,飾也。《詩・魯頌》:貝冑朱綅。【傳】貝冑,貝飾也。【疏】貝甲有文章,故以爲飾。
义又,州名。《廣韻》:周置貝州,以貝丘爲名。
义又,姓。《玉篇》:貝氏,出淸河貝丘。《姓苑》:古有賢者貝獨坐,唐有貝韜。
音又,《正韻》:邦妹切,音背 —— 義同。
音又,《集韻》:敗,古作貝。註詳攴部七畫。
注解
〔貝〕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中,康熙部首是貝部。
〔貝〕字拼音是bèi,上下结构。
〔貝〕字造字法是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海貝形。漢字部首之一。古時以貝殼爲貨幣,又用作裝飾,故從“貝”的字多與錢財寶物、裝飾品或貿易商品有關。本义是海貝。
〔貝〕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èi] ⑴ 蛤蜊、珠母、刀蚌、文蛤等有介殼軟體動物的總稱。⑵ 指貝類動物的硬殼⑶ 古代用貝殼做的貨幣。⑷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