袽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女余切;《集韻》、《韻會》、《正韻》:女居切,𡘋音挐。《玉篇》:袾袽,敝衣也。《易・既濟》:繻有衣袽。【註】衣袽,所以塞舟漏也。
音又,《集韻》:人余切,音如。《類篇》:絲袽也。
义亦作䘫,又作帤。
注解
〔袽〕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下,康熙部首是衣部。
〔袽〕字拼音是rú,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衤、如。
〔袽〕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rú] ⑴ 烂衣服或破旧棉絮:“繻有衣~。”
袽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袽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音《唐韻》:女余切;《集韻》、《韻會》、《正韻》:女居切,𡘋音挐。《玉篇》:袾袽,敝衣也。《易・既濟》:繻有衣袽。【註】衣袽,所以塞舟漏也。
音又,《集韻》:人余切,音如。《類篇》:絲袽也。
义亦作䘫,又作帤。
〔袽〕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下,康熙部首是衣部。
〔袽〕字拼音是rú,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衤、如。
〔袽〕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rú] ⑴ 烂衣服或破旧棉絮:“繻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