蚼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集韻》:舉后切,音苟。《說文》:北方有蚼犬,食人。
音又,恭于切,音拘 —— 蚼蛘,蚍蜉也。《博雅》:蚍蜉,齊魯之閒謂之蚼蟓,梁益之閒謂之元蚼。【郭註】音駒。
音又,權于切,音劬 —— 原,其蛹蝰蚼。
音又,《唐韻》:呼后切,音吼 —— 義與蚍蜉同。
义或作𧊛。
注解
〔蚼〕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中,康熙部首是虫部。
〔蚼〕字是多音字,拼音是gǒu、qú、xù,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虫、句。
〔蚼〕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gǒu] ⑴ 〔~犬〕古书上说的一种食人的兽。㈡ [qú] ⑴ 〔玄~〕大蚂蚁。㈢ [xù] ⑴ 古同“𧏺”。
蚼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蚼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