蚦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汝鹽切;《集韻》:如占切;《正韻》:而占切,𡘋音髥。《說文》:大蛇,可食。《𡌨雅》:蚦蛇,尾圓無鱗,身有斑文,如故暗錦纈,似鼉,行地常俯其首,膽隨日轉,上旬近頭,中旬在心,下旬近尾。《南越志》:蚦蛇,牙有長五六寸者,土人重之。《述異記》:晉顏含嫂病,須蚦蛇膽療之,不能得。忽一童子持靑囊授含,乃曰:眞蚦蛇膽也。嵆康〈養生論〉:蚦蛇珍於越土。《唐書・地理志》:廣州土貢,鼈甲蚦蛇。
义又,南蠻名。〈魏志〉〔裴松之註〕:槃瓠之後,或號蚦氏。
音又,《類篇》:汝甘切,音䛁 —— 義同。
音又,《集韻》:他念切,音栝 —— 蚦䗊,獸吐舌貌。
注解
〔蚦〕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中,康熙部首是虫部。
〔蚦〕字拼音是rá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虫、冄。
〔蚦〕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rán] ⑴ 同“蚺”。
蚦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蚦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