蕢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古文: 𤆂
音《唐韻》、《韻會》𡘋求位切,音匱。《說文》:草器。《論語》: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
义又,山名。《前漢・高帝紀》:沛公引兵繞嶢關,踰蕢山。
音又,《集韻》:苦怪切,音喟 —— 菜名。《爾雅・釋草》:蕢,赤莧。【註】今莧菜之有赤根者。
义又,與凷通。《禮・禮運》:蕢桴而土鼓。【註】蕢讀爲凷,聲之誤也,謂摶土爲桴也。
义又,姓。《禮・檀弓》:公使人弔蕢尚。
《爾雅・釋草》蕢,赤莧。〔註〕今莧菜之有赤根者。
謹照原文赤根改赤莖。
注解
〔蕢〕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蕢〕字拼音是kuì,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貴。
蕢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蕢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