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

复制

liǎo ㄌㄧㄠˇ ㄌㄨˋ

正文・申集上艸部共17画
康熙字典

正文申集上

艸部

17画

U+84FC

蓼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517頁,第8

同文書局本: 第1053頁,第2

標點整理本: 第1022頁,第10

唐韻》:盧鳥切;《韻會》:朗鳥切,𡘋音了。說文》:辛菜。詩・周頌》:予又集于蓼。本草釋名》:蓼類性皆飛揚,故字从翏,高飛貌。

又,國名。左傳・文五年》:楚子燮滅蓼。【註】蓼國,今安豐蓼縣。

又,水名。水經注》:蓼水出襄山蓼谷。

又,亭名。水經注》:漳水東南過蓼亭。

又,姓。潛夫論》:莒蓼皆臯陶之後也。

又,《集韻》:魯皓切,音老 —— 摎蓼,搜索也。張衡〈西京賦〉:摎蓼浶浪。

又,《唐韻》:力竹切,音六。詩・小雅》:蓼蓼者莪。【傳】蓼蓼,長大貌。

又,《前漢・司馬相如傳》〔註〕:力糾切,音鏐 —— 糾蓼,相引也。〈大人賦〉:糾蓼叫奡。又,《通鑑》:蓼侯孔臧。史炤《釋文》:蓼音六。胡三省曰:陸德明《經典釋文》蓼音了,未嘗有六音,史炤誤。

玉篇》:又作𦾷佩觿集》:俗作

注解

〔蓼〕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蓼〕字是多音字,拼音是liǎo、lù,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翏,五行属

〔蓼〕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liǎo] ⑴ 一年生草本植物,叶披针形,花小,白色或浅红色,果实卵形、扁平,生长在水边或水中。茎叶味辛辣,可用以调味。全草入药。亦称“水蓼”。 [lù] ⑴ 形容植物高大。

蓼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蓼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