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

复制

líng ㄌㄧㄥˊ

正文・申集上艸部共11画
康熙字典

正文申集上

艸部

11画

U+82D3

苓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448頁,第4

同文書局本: 第1022頁,第24

標點整理本: 第990頁,第22

唐韻》、《集韻》、《韻會𡘋郎丁切,音靈。說文》:卷耳也。爾雅・釋草》:菤耳,苓耳也。【註】卷耳,形似䑕耳,叢生如盤。【陸璣疏】可煑爲茹,滑而少味,四月中生子,如婦人耳璫。幽州謂之爵耳。博雅》:苓耳,枲耳也。

又,《詩・邶風》:山有榛,隰有苓。【傳】苓,大苦也。

又,茯苓,藥名。淮南子・說山訓》:千年之松,下有茯苓。〈魏志〉:潁川郤儉,能辟穀餌茯苓。

又,豬苓。本草註》:其塊黑,似豬矢,故名。韓愈〈進學解〉:是猶昌陽引年,而進以狶苓也。

又,地名。晉書・地理志》:扶苓縣,屬九德郡。

又,通零。說文》:草曰苓,木曰落。

又,《集韻》:靈年切,音蓮 —— 草名。枚乗〈七發〉:蔓草芳苓。【註】古蓮字。

韻會》亦作蘦,又作䕘。

注解

〔苓〕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苓〕字拼音是lí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令,五行属

〔苓〕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艸,令声。本义是植物名。苓耳,即卷耳。

〔苓〕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líng] ⑴ 指“茯苓”。⑵ 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⑶ 古同“零”,零落。

苓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苓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