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廣韻》、《集韻》𡘋古雙切,音江。《廣韻》:胮肛,脹大也。《𡌨蒼》:胮肛,腹脹也。《六書故》:大腸端,肛門也。《史記・倉公傳》:肛門,重十二兩。【註】肛,釭也 —— 言其處似車釭,故曰釭門,卽廣腸之門。
义又,《正字通》:肥大貌。韓愈〈贈張籍〉詩:連日挾所有,形軀頓胮肛。
音又,《廣韻》:許江切;《集韻》、《韻會》:虛江切,𡘋音𤵻。《博雅》:肛,腫也。
音又,《集韻》:胡公切,音洪 —— 義同。
注解
〔肛〕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下,康熙部首是肉部。
〔肛〕字拼音是gā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工,五行属木。
〔肛〕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肉,工声。本义是肛门。
〔肛〕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gāng] ⑴ 直肠末端及口儿
肛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肛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