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

复制

ㄋㄚˋ

正文・未集中糸部共10画
康熙字典

正文未集中

糸部

10画

U+7D0D

納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93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916頁,第18

標點整理本: 第878頁,第18

廣韻》:奴答切;《集韻》:諾答切,𡘋音衲。說文》:絲濕納納也。

又,《博雅》:入也。釋名》:納,弭也。弭之兩致之言也。書・堯典》:寅餞納日。【傳】餞,送也。日入言送。又,〈舜典〉:納于百揆。【又】夙夜出納朕命,惟允。又,〈禹貢〉:百里賦納總,二百里納銍,三百里納秸。

又,《儀禮・既夕禮》:屨外納。【註】納,收餘也。

又,《禮・曲禮》:納女于天子。【註】納女,猶致女也。

又,《禮・雜記》:納幣一束。【註】納,徵也。

又,姓。廣韻》:出何氏《姓苑》。

又,與內同。周禮・春官・鐘師》:納夏。【註】故書納爲內。

又,《玉篇》或作衲、靹。篇海》:補綴也。

又,與軜同。荀子・正論篇》:三公奉軛持納。

注解

〔納〕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納〕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糹、內

〔納〕字造字法是形聲。从糸( mì ),內聲。本义是絲被水浸溼。

〔納〕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nà] ⑴ 收入,放進⑵ 接受⑶ 享受⑷ 繳付⑸ 補綴,縫補;現多指密密地縫⑹ 姓。

納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納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